2025年,韓城礦業公司瓦斯超限次數同比下降70%,地質構造與水害兩大核心風險明顯降低……
韓城礦業公司所屬煤礦均為“雙突”礦井,加上地質構造復雜,水害威脅突出。如何將瓦斯治理從“治得住、治得準”到“治得快、治得省”,是橫亙在企業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時代之問”。

堅持在學習中增強災害治理本領
人員素質是決定災害治理水平的核心要素。該公司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從業人員思想認識與業務技能的提升,持續深化從業人員業務技能培訓。公司通過創新形式、搭建多元載體,推出以訓賦能、實戰練兵、大講堂、“師帶徒”等9種技能提升舉措,全方位推動“以學促干、以干促學”的良性循環,切實強化災害治理隊伍能力建設。
“近期我們開展的‘六大工種’規范崗位操作流程視頻教學工作,就是創新舉措之一。”桑樹坪二號井人力資源部部長韓棟介紹。
韓棟所指的“六大工種”指的是抽采工、變電工、主扇司機、瓦斯抽采泵司機、探放水工和水文地質工,是災害治理工作中最關鍵的基礎崗位。為了確保教學效果,該礦構建了實景視頻教材編制與配套培訓體系。結合崗位作業需求,以現行崗位描述、手指口述等為范本編寫視頻腳本,邀請“技能標兵”擔任教學主角,通過多機位拍攝展示標準化作業流程,完整呈現交接班、設備啟停、故障處置等全流程操作規范,通過線上平臺、班前會、崗前培訓等多渠道推廣應用,并建立學習效果考核評估機制。
下峪口礦組建了以礦領導班子、各專業副總工程師、生產部室負責人及技術骨干為核心的復合型講師團隊,嚴格執行“一周兩課堂、一月一考試”機制,于每周二、周四晚固定時段開展培訓,形成了“領導講政策、副總講技術、骨干講實操”的多層次教學體系,實現知識傳遞與經驗共享的有效融合。
截至目前,該公司災害治理工種持證上崗率達100%,崗位技能考核優秀率達90%以上。

堅持在不斷破局突圍中發展壯大
成功沒有捷徑,但成長卻可以加速。7月中旬,韓城礦業公司精準錨定行業標桿,組織五礦礦長遠赴淮南、淮北礦業開展對標學習。通過實地深度考察與沉浸式交流,“兩淮災害治理模式”的深層邏輯逐步清晰,其“理念引領+精細管理+技術革新”的三位一體治理體系,以實效彰顯專業實力,令人信服。
對標是起點,轉化才是關鍵。韓城礦業堅持“學用結合、學思互促”,各礦井結合實際打出治災“組合拳”,推動學習成果快速轉化為發展實效。
桑樹坪二號井以科技為核心引擎,聚焦災害源頭治理。在現有瓦斯治理技術工藝基礎上,創新集成穿層水力壓裂、順層機械造穴等增透技術,搭配順層風動定向鉆進工藝,并同步建立鉆孔初始濃度與衰減濃度考核管理機制,成功實現瓦斯治理從“提效率”到“提效果”的關鍵跨越;同時靈活借鑒淮南礦區在松軟低透氣性煤層治理中的先進思路,引入區域預抽瓦斯技術的封孔經驗與定向長鉆孔“以孔代巷”技術,推動瓦斯治理效能提檔增速。
象山礦井秉持“精準治災”理念,按照“一礦一策”“一區一策”原則,因礦制宜優化災害治理頂層設計,為高效治災提供制度與方案支撐。在地質超前保障領域,該礦于22310綜采工作面回采前,精準運用槽波地震勘探技術,依據勘探結果對工作面地質異常區進行提前預測預報,為工作面安全回采構建堅實地質屏障;在南翼二號回風大巷掘進過程中,創新采用“定向長鉆孔+孔中物探”組合技術,精準探明工作面前方水文地質情況,有效規避掘進風險,保障巷道安全高效推進。

堅持在實干中做好災害治理工作
作為安全生產中的最活躍因素,人既是安全管理的主體,又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對象,更是安全管理的目的所在。韓城礦業公司各生產礦井以“兩個構建”為依托,充分激活內生動力,讓每名職工、每個崗位都成為安全生產堅實可靠的支點。
構建“四級聯動”風險研判閉環機制。每月由礦長牽頭,組織生產、通風、地測、機電等多部門,對全礦災害治理系統開展“體檢式”深度分析;每周由總工程師組織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專項研判,建立“一隱患一檔案”全流程跟蹤機制;每天由通風、地測等相關部室在調度會上進行風險研判提醒;每班由隊長及跟班隊長通過“班前會風險預研+現場動態確認”雙軌研判,針對排查出的隱患問題,制定并落實精準管控措施。
構建全員創新創效聯動機制,將自主科技創新轉化為切切實實的災害治理成果。各礦全體總動員,將問題當課題解,把礦井一線作為研究室。從“小”處著眼、向“實”處發力,有效破解多項瓦斯治理難題,形成系列創新應用成果:自主研發的篩孔管錐形穿透堵頭,成功解決了穿層下管不到位、鉆孔吸煤量大的難題,讓單孔抽采量提高5%-10%;投入使用的水封集氣式防噴裝置,大大減少了瓦斯異常涌出現象,單臺鉆機月成孔率增加了20%;引進的水力沖孔參數智能監測系統,成功克服了穿層鉆孔水力沖孔關鍵參數的實時監測難題……
災害治理不僅是推進本質安全型礦井建設的“必選題”,更是鋪就綠色礦井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必答題”,這道題,韓城礦業公司必須答好、答出彩!(劉偉 焦娟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