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蒲白熱電公司持續掀起全員崗位創新熱潮。職工們既震驚又喜悅,“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在這里得到生動詮釋。公司激勵力度空前,不少職工每月能額外增收幾百元,個別“創新尖子”一年多掙十幾萬元。
經過兩年的積累,曾經觀望的職工紛紛加入創新隊伍,行動稍慢的職工也暗自鼓勁。如今,創新之花在各個崗位競相綻放。創新不僅提升了企業效能,更從個人增收的“專利池”,變成了全員創收的“共享池”。

從舊品處置到變廢為寶。“以前,廢舊物品大多被處置,偶爾才挑選一些再加工利用。現在大家都成了‘淘寶’能手,在廢舊物品中尋找再利用的機會。”生產技術科副主任張政強打趣道。2024年,他個人就取得了10余項創新成果。張政強的幾名徒弟,勤思考、善鉆研,不懂就問。2024年,他們通過創新“變廢為寶”,同樣取得了10余項成果,額外收入幾千元,與師傅不相上下,成為師帶徒的典范。許多年輕職工也積極投身創新,焊接輔助器、儀表管彎管器、管閥墊子磨具套裝、手推式庫房步梯等創新成果相繼涌現并應用,成為保障安全生產的得力工具。
從小改小革到創新發明。“以前的創新有時流于形式,現在大家都鉚足了勁,生怕比別人差。” 如今,小改小革在各部門、車間、項目部隨處可見。運行車間主任權偉正專注于研究新圖紙、新工藝。“創新不能閉門造車,得多學習,我還去河南和銅川參加了實操培訓。”像他這樣自我加壓、積極創新的職工不在少數。給水加氨技術、污水處理改造等科技項目不斷涌現,《供熱首站 PLC 控制系統改造 DCS 操作系統的研究和應用》還榮獲2023年度煤炭行業優秀“五小”創新成果。
從一人獨享到全員獲益。供應科負責人何中龍是大家對標學習的對象,他的創新項目在礦業公司2023年度排名第五,年創收10多萬元。“供應科日常交舊領新、報廢處置,創新能讓廢舊物品‘重生’,還能增加收入,一舉兩得。”何中龍有自己的創新管理訣竅:對部門員工的創新成果進行量化考核,納入月度績效。這一舉措激發了大家的創新熱情,2024年部門完成創新成果53 項。他還與生產部門成立創新幫扶小組,幫助有技術、有想法但缺乏經驗的員工完成創新項目。正如職工小王所說:“現在不搞點創新,都不好意思出門。”(木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