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電費單出來了,比上個月少了近3萬塊!”水泵房班長閆峰拿著新鮮出爐的電費單,語氣里滿是欣喜。這抹笑意背后,是彬長礦業胡家河礦在成本管控中于細微處掘金的生動實踐——通過推行錯峰運行用電管理模式,讓井下水泵房這個傳統耗能點,成為礦井降本增效的“示范崗”。

面對降本增效的硬要求,該礦沒有追求“大刀闊斧”,而是俯下身來精研細磨。為啃下水泵房能耗這塊“硬骨頭”,該礦機電部聯合機電隊成立攻堅小組,組員們帶著卷尺、計時器和數據記錄儀扎進現場,經過近半月的現場調研,摸清井下涌水規律、電網峰谷電價差異等關鍵數據,精準避開8:00-12:00、18:00-22:00兩個每日電價高峰時段,將主要排水任務調整至23:00至次日6:00的低谷時段,而低谷電價僅為高峰時段的60%。
“避峰”不是簡單的時間置換,而是基于數據模型的精準調度,技術人員通過加裝智能水位傳感器,實時傳輸水位數據,結合涌水預測模型,提前在低谷時段將水位抽至安全區間,高峰時段僅留一臺水泵維持最低水位。“填谷”則是對“非必要不耗電”的極致踐行,當水位低于警戒值1.5米時,暫停冗余水泵運行,利用井下集水倉的緩沖能力“蓄勢待排”。此外,該礦在泵房建立“分時運行臺賬”,詳細記錄各時段排水量、耗電量,每周分析優化,確保“該停則停、該開才開”。
三個多月的實踐,井下排水電費同比下降28%,月均節約4.2萬元;設備運轉率降低15%,故障率同比下降10%,維修成本同步縮減,實現了成本節約與設備可靠性的雙提升。如今,“算著時間開泵、盯著數據調閘”已成為泵房職工的新習慣。
水泵房的“避峰填谷”、材料回收的“顆粒歸倉”……該礦從一度電、一方水里扣效益的創新舉措,讓“精打細算”理念逐步成為全員遵守的行動自覺,在這一項項細微處的改進中,也為礦井高質量發展凝聚了強勁動能。(潘森 閆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