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細管增效益,匠心賦能促發展。今年以來,彬長礦業文家坡礦緊扣降本增效主目標,聚焦托輥這一運輸系統關鍵部件,大力推行自主維修復用,探索出一條精細化降耗、精益化管理的新路徑。6月份實現降本7.5萬元,為礦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精準分類提價值,維修潛力“物盡其用”。面對每月更換回收的大量托輥,該礦機修車間摒棄粗放管理模式,建立科學評估體系。維修人員根據托輥型號、輥皮磨損程度、軸承狀態等指標,將回收托輥進行精細分類,確保有限的維修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通過嚴格篩選,6月累計修復Φ108x1150mm規格托輥500根,維修合格率達98%。其中,30%的托輥經補焊、校正后性能媲美新品,實現“廢件重生”。

精細工序控質量,技術賦能“延壽增效”。在維修過程中,全面推行標準化作業流程。首先使用角磨機徹底清理托輥,恢復輥體基礎性能;接著對軸承進行拆解清洗、潤滑保養,并手工轉動檢測靈活性,嚴格剔除殘次部件;最后針對軸體變形、筒皮磨損等問題精準補焊,確保托輥運轉平穩可靠。通過工序優化,單根托輥維修耗時縮短至40分鐘,維修后使用壽命延長30%以上,有效降低托輥更換頻率。
精打細算降成本,創新管理“錙銖必較”。為最大限度壓縮維修成本,機修車間實施“預算前置+消耗管控”雙重機制。以6月份維修工作為例,潤滑油采用集中回收過濾技術,一桶油脂滿足全部需求;電焊條施行以舊換新策略,消耗量精準控制在20公斤以內……月度耗材費用僅532元。對比采購新品托輥,自主維修單根成本不足1.1元,綜合成本降幅高達90%,形成省工、省料、高效的良性循環。
成效顯著樹標桿,精益理念“深植扎根”。自主維修復用托輥,不僅帶來直接經濟效益7.5萬元,更有效破解了井下設備應急保障難題。6月份修復的500根托輥全面覆蓋主運輸系統更換需求,有效縮短新品采購周期,為4207綜采工作面等重點工程平穩推進提供堅強保障。“修復托輥和新的一樣好用,反饋特別好!”機修車間業務主管袁淑軍介紹道。
下一步,該礦將持續秉持精打細算的態度和精益求精的技術,以修舊利廢、回收復用為切入點,深化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讓更多“邊角料”煥發新生,為礦井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趙波 宋文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