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井下采掘工作面干活,工作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體力消耗特別大,真是苦不堪言。現在井下就跟安裝了空調一樣,干活更得勁了!”該礦綜采一隊隊長王劉剛的話語,道出了礦井制冷降溫帶來的顯著變化。
近年來,澄合礦業有限公司西卓煤礦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突破傳統模式,創新應用余熱綜合利用井下降溫系統,以科技之力優化作業環境,守護礦工健康,走出了一條節能低碳環保的余熱利用創新路。

傳統井下通風系統難以應對深部開采的高溫挑戰,圍巖散熱、機械設備運轉產生的熱量不斷積聚,讓井下作業環境愈發惡劣。為解決這一問題,該礦另辟蹊徑,巧妙地以礦井回風為熱交換能源,利用先進制冷機組技術,精準“捕捉”各類熱量并高效轉移,通過高溫作業面與硐室周邊的局部降溫終端定向冷卻空氣,成功破解了熱害難題。
該降溫系統,由地面制冷站、井下降溫換冷硐室、采掘工作面空冷器末端系統三大模塊構成。地面制冷站是降溫系統的“心臟”,將制備好的2/7℃的冷凍水,通過3臺800m3/h流量的一次循環泵輸送到井下降溫硐室。井下降溫硐室是“能量轉換站”,3臺355kW功率的循環泵與6臺單臺換冷量2166kW的換冷器相互協作,完成高低壓冷量交換,并將末端冷凍水降溫到4/18℃后,送至采掘煤工作面空冷器,精準為作業人員輸送冷風。為了確保系統高效運行,該礦在春秋季啟動2臺熱泵機組,夏季增至4臺,特殊酷暑天氣開啟5臺,實現按需供冷,通過精準控制溫度與調節壓力,確保冷量高效傳遞。

如今,井下采掘作業環境迎來巨大改善。曾經悶熱難耐的地下空間,如今溫度恒定在26℃左右,職工們徹底告別了與高溫的“持久戰”,工效大幅提升,設備安全性能大幅增強,成為安全高效生產的“強力引擎”。
作為國內首個實現冬季供暖與井下降溫一體化的余熱綜合利用項目。該礦始終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系統設計與運行中,通過回收礦井回風余熱、礦井水余熱及空壓機余熱,實現冬季供暖;采用先進制冷技術,不斷優化制冷機組運行參數,為礦區辦公樓、聯合建筑、食堂、職工公寓等主要行政公共建筑以及井下作業面進行集中供給,有效減少能源消耗,廢熱綜合利用率可達92%,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該系統每年可節約費用967萬元,實現了“節能環保”與“降本增效”的雙贏。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在安全生產、節能低碳、服務職工等領域多點發力,讓科技紅利惠及每一位職工,為礦山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真正實現職工福祉與生態效益的協同增效、同步提升。”該礦黨委書記、總經理薛小勇堅定地說道。(李瑞華 侯珍 鳳俊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