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小保當礦業公司堅持以“四種經營理念”為引領,在生產經營、成本管控、提質創效等方面持續發力,將過“緊日子”融入生產實踐各環節,多路徑探尋降本增效“最優解”,全力創建節約型隊伍,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態勢穩定向好。
布局物資管控“全盤棋”

過“緊日子”是必答題,而非選擇題。該公司從多維度強化物資管理,嚴控成本。構建設備物資“電子+紙質”雙臺賬,動態監測庫存與消耗,實現信息實時共享,確保物資領、取、用全流程可控,提升管理效率與準確性,使物資使用率達到最大化。同時,每日通報預算內物資消耗,對“采、掘、機、運、通、排”六大生產系統易耗品跟蹤管理,及時糾治超耗問題,全過程動態監管確保物資領用“透明化”。
節約成本就是創造效益。該公司將成本節超與區隊工資掛鉤,推行“交舊領新、回收復用”制度,從高爆開關、電纜管路,到螺栓、墊片,鼓勵員工踐行“能少領就少領、能復用就復用”。二季度以來,,復用聚乙烯鋼絲骨架管、涂層復合鋼管等約44000米,累計節約資金6000余萬元,真正實現了“彎腰拾起效益”,讓節約成本切實轉化為創造效益。
卸下廢舊材料“重包袱”
“這個皮帶調偏裝置,是利用井下回收的廢舊鋼材、小托輥焊接而成的,能有效降低皮帶磨損,延長使用壽命,減少更換頻率。”走進該公司一號煤礦主井機房,班組長馬虎強正滿臉自豪地展示著自己的“五小”創新項目。

為減輕廢舊資源“包袱”,進一步深挖降本增效潛能,該公司堅持對廢舊物資進行回收、加工和再利用,讓廢舊材料、設備配件最大限度發揮“余熱”,在一次次創新中變廢為寶,釋放余熱。對于無維修價值的報廢設備,則細化拆解、將可用零部件歸類放置,等待“二次利用”,切實將材料“吃干抹凈”。
據統計,該公司4-5月份,利用生產過程中的各類廢舊材料完成“五小”創新項目50余項,其中90%的成果已經投入日常工作,創造經濟價值近百萬元,真正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
巧用智慧創新“新技術”

該公司緊緊圍繞“智能礦井建設”主任務,全力推進智能化、數字化轉型。依托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應用,有力推動礦井管理從“人管”向“智管”躍升。
該公司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提高采煤效率和工程質量,實現降本增效。聚焦設備管理,打造“預防性維護+智能監測”體系,通過安設振動、溫度等傳感器,實現井下各系統設備實時監測及故障預警,有效減少了非計劃停機誤時。據悉,通過升級視頻監控系統,井下壓風機房,水泵房、變電所實現無人值守,年省人工成本超2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進一步優化兩礦主運輸系統開機模式,由逆煤流啟動調整為順煤流啟動,節約上游皮帶系統空轉時間,每年可減少設備磨損及電費成本近350萬元。(喬建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