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今年來,黃陵礦業一號煤礦持續深化拓展“四種經營理念”,以礦“強管理、提效率、抓運營、增效益”為主線,用精益管理打通資源配置堵點,靠創新驅動激活效益增長潛能,從激活資源價值到培育全員創效意識,從重構管控體系到深挖物資管理效能,多“路”探尋降本增效的“最優解”,推動礦井從“省錢”節流向“生錢”開源轉變,全面提升礦井的經營業績、盈利能力,助力礦井高質量發展。

精益施策,降本有“真道”
市場無法左右,管理大有可為,唯有刀刃向內、自我加壓。該礦以精益管理為抓手,將生產環節,作為降本增效的主要突破口,從源頭、過程、末端多維度發力,打出降本增效組合拳。
今年來,該礦深入實施精益管理模式,持續優化生產管理、成本控制。為了確保礦井成本管控措施落實落地,實現雙降雙增成本管控要求,該礦開啟“經濟開采”新引擎,重點對設計、工藝、技術、裝備等進行優化,從源頭上避免浪費。
該礦堅持施工設計三方案優化比較,優化815回順機頭硐室風橋設計,對機頭硐室主體巷道以及通風通道斷面進行調整,降低掘進成本;優化礦井首個1014超長超寬工作面巷道布置方案,從設計上優化、減少巷道施工,降低萬噸巷道掘進率;優化629回風順槽頂板設計方案、優化815回順機頭硐室風橋設計等項目,單此兩項直接降低成本48.5萬元
在內部工程建設中,一號煤礦通過規范化管理嚴控成本,對關鍵工序實施精準管控,降低工程建設環節的成本費用。將629進順刷幫310米、二次落底470米,補強支護750根錨索,頂幫支護錨桿1200套,629進順補強支護,1014進順補強支護,減少費用68.03萬元;完成2#中央水泵房清倉、1#中央水泵房清理工程,減少費用34萬元;清理二盤區輔運巷和西一輔運巷水溝860米,更換損壞水溝蓋板230塊,減少費用37萬元;實施系統大巷路面安全維護,減少費用76萬元。

智慧賦能,物資管理有“良方”
物資管理是礦井安全生產、基建推進的“生命線”,是項目穩健推進的關鍵支撐。一號煤礦打破傳統物資管理模式,以“智慧化”升級為突破口,借助物資商城采購系統,用“大數據+商務智能+移動互聯”技術為物資管理插上翅膀,實現從“粗放管控”到“精細賦能”的轉變。
如今,礦井上萬種材料、物資和設備的管理全流程實現“透明化、可追溯”,通過系統可實時追蹤每一件物資的使用地點、投用時間、庫存余量,從物資計劃提報、采購招標、運輸調度,到到貨驗收、入庫存儲、出庫領用,每一個環節都清晰可查、高效銜接,真正實現“一站式采購”便捷化、“一鍵領料”高效化,既減少中間環節的時間損耗,又避免物資流轉中的“跑冒滴漏”。
在智慧化管理基礎上,該礦同步推進“清倉利庫+規范處置”專項行動,礦井對庫存物資進行精細分類統計,明確可調配范圍,完善臺賬管理,大力開展以調劑使用等為主要內容的閑置設備物資“瘦身”行動,對閑置物資分類分項建立清單,確保閑置物資優先使用、優先調劑。同時開展“清倉利庫”專項行動,全面梳理庫房物資,完善“計劃編制-審批采購-物資發放”閉環流程,提升庫存周轉率,從源頭減少資金占用。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今年1—8月,礦井通過規范物資采購減少非必要投入1717.07萬元;集采商務談判62次,累計節約采購成本751.72萬元,智慧化物資管理成為降本增效的“強引擎”。

精打細算,創效有“巧術”
成本管控的關鍵在“精益”,既要堵住“跑冒滴漏”,更要激活“創效細胞”。一號煤礦從嚴控非生產支出入手,把“精打細算”融入經營管理的每一個環節。
“管理企業就像老百姓過日子,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都得精打細算。”一號煤礦把“勤儉節約”刻進發展基因,在修舊利廢上對標挖潛,嚴守“廢變寶、長變短、彎變直、壞變好、舊變新”的“五變”原則,對廢舊鋼材、設備配件進行回收、拆解、加工,讓原本要報廢的材料重新回到生產現場,最大程度挖掘廢舊物資的“剩余價值”。
1至8月份,采取修舊利廢、支護材料回收復用,完成修舊利廢項目486項,產生經濟價值319.3萬元。支護材料回收價值144.7萬元,復用價值107.9萬元。堅持實施“避峰填谷”用電措施,降低電費600萬元,這些看似“零碎”的節約,匯聚成了降本增效的“大能量”,也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實處”的理念深入人心。
風勁帆滿圖新志,砥礪奮進正當時。一號煤礦將繼續錨定“成本持續下降、質效穩步提升”的目標,在技術創新挖潛上再突破,在管理流程優化上再深化,在全員節約文化培育上再發力,讓“精打細算、開源節流”成為每一名員工的自覺行動,扎實推進各項降本增效舉措走深走實,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再添新動能!(倪小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