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小保當礦業公司二號煤礦積極踐行“用‘乙方’思維做‘甲方’”理念,通過超前管控、主動干預和源頭防治等一系列扎實舉措,穩步推進從“管理者”到“服務者”的角色轉型,為礦井安全管理注入新動能。
超前服務,做高效生產的“護航人”

“我們決不能等問題發生了才去處理,必須把工作做在前面。”該礦由礦領導牽頭,建立“每日碰頭+每周復盤”協同機制,提前預判工程技術難點和不利因素,組織專班進行事前研討,超前解決生產制約問題,實現問題“發現-響應-解決”閉環管理。截至目前,累計提前破解生產難題26項,采掘效率提升15%以上,減少非計劃停工240小時,為高效生產掃清障礙。
智能運維,做系統安全的“守護者”

該礦構建了基于大數據主動運維機制的智能監控系統,依托實時數據與傳感器運行狀態,提前預判井下異常報警,實現風險治理從“事后處置”到“事前預警”的轉變。各區隊機電技術員負責智能化系統常態化運行,持續完善系統基礎信息,使其動態適應生產條件變化,始終保持最優狀態,有效提升了平臺安全網絡防護能力與風險抵抗能力。今年以來,系統故障響應時間大幅縮短,常態化運行檢查問題100%整改,設備連續運行時長提高25%,已經成為礦工信賴的“智能安全衛士”。
源頭防治,做職工健康的“貼心人”

“現在井下空氣好多了,視線清晰,升井后工作服都不怎么臟了。”該礦掘進一隊的支護工李濤高興地說。這一變化源于粉塵治理工作從“管控”到“服務”的思維蛻變。在142202輔運順槽開工前,通風技術管理室提前介入,制定“長壓短抽+自動噴霧”綜合除塵方案,并在掘錨一體機一號機護盾兩側升降處加裝自主研發的“跟隨式噴霧裝置”,使工作面粉塵濃度降至10mg/m3以下,降塵效率超過90%。優良的作業環境不僅降低了設備故障率、提高生產效率,更切實保障了職工身心健康,取得的隱性效益遠超經濟投入。(馬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