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今年以來,小保當礦業公司打破傳統“甲方主導、乙方執行”的固化模式,從“建機制、優模式、攻技術”三大施策維度精準發力,將“乙方”思維內化為行動自覺,推動企業管理從“單向主導”向“協同高效”轉型,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班組協同建機制破題

搭建跨班組協作機制,生產班建立“設備運行反饋臺賬”,檢修班同步動態調整檢修重點,形成“反饋-響應-優化”閉環管理體系,有效破解基層班組間“責任邊界模糊”導致的協作堵點,設備故障率同比下降約10%,檢修時長縮短15%,開機率穩定在98%以上。開展“一專多能”技能培訓、推行“大工種、區域制”崗位調整,掘進區隊單巷作業人員從16人壓減至12人,節約人工成本約百萬元。
內外聯動優模式提能

秉持“對接需求、服務需求”原則,在生產環節中將綜采隊視為優先響應的“核心客戶”,提前統籌機電、生產等相關部門,主動對接接續需求,通過“精準采高+智能監測”技術,將頂底煤回收率控制在95%以上,8月煤炭產量超計劃完成10%。建立掘進區隊資源共享機制,共享截割、支護、運輸等關鍵參數,高效調配人員、閑置設備與技術,單巷月掘進進尺突破1206米,刷新公司半煤巖巷掘進進尺紀錄。依托智慧倉儲管理平臺,實現礦井物資申領、回收、入庫全流程移動終端線上辦理,物資管理工作效率提升超50%,物資盤點效率提升60%,賬物相符率穩定達100%。
自主賦能攻技術增效

以“乙方學習者”姿態,主動邀請設備供應商開展設備維修專項技能培訓30余次,經系統培訓后,自主改造各類廢舊設備配件100余件,節約成本約470萬元,設備自修率提升至85%。針對進口設備配件“成本高、供貨周期長”的行業痛點,摒棄“被動等貨”模式,組建專項攻關團隊,與國產設備廠家深度協作,成功攻克滑移架等關鍵配件技術難題,實現核心配件國產化替代率超85%,累計節約成本近千萬元。定期召開煤質專題會,優化采掘設計、控制原煤水分、合理配采等綜合管控措施,原煤發熱量同比提升100kcal/kg,以“乙方”式的品質堅守提升核心競爭力。(張愛雄 許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