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
陜西省煤層氣鉆探分公司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導向,通過全面踐行“四種經營理念”實現管理創新。堅持遵循“質量為先,客戶為上”的服務理念,將以“乙方”思維貫穿生產經營全流程。從被動受理到主動對接、從等客上門到駐場服務的轉變,形成了管理即服務的工作模式。通過服務前移、資源下沉的實踐路徑,為產業升級注入了可持續的發展動能。
用“增效思維”做技術投資 服務礦山開采“新優勢”
公司持續緊跟鉆探行業前沿技術,為合作方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針對服務礦區工作面夾矸厚度波動難題,創新應用二氧化碳致裂技術,該技術兼具安全性與高效性,支持近距離操作,顯著提升工作面回采效率,同時有效降低堅硬巖層對采煤設備的損耗,獲得甲方高度認可。為解決工作面施工限制,公司率先引入煤礦用切頂鉆機,突破傳統坑道鉆機功能局限。該設備采用雙鉆臂協同作業設計,單次移機即可完成8個鉆孔作業,整體效率提升20%。通過定向鉆技術替代傳統工藝實施頂板疏放水工程,同步提升施工效率與工程質量。系列創新技術的應用,為礦方項目推進提供了堅實的技術設備保障。

用“工藝革新”做生產聯動 激活災害治理“新引擎”
以“單點創新”促“協同進化”。公司自主研發的“一種對采掘工作面煤層底板注漿止水的鉆孔結構”獲實用新型專利授權。該技術通過延長有效注漿孔段、優化施工工藝,使作業效率提升40%,同時將傳統治理方案的施工干擾大幅降低,綜合投資成本縮減50%。公司積極與甲方共享該專利技術,通過聯合應用與工藝適配,實現了技術資源的高效整合,加速了技術成果的產業化轉化,通過優勢互補構建了互利共贏的生態合作模式。
以“工藝突破”促“產能躍遷”。公司在小保當礦業《二號煤礦132206頂板疏放水鉆探工程》中創新采用“定向鉆機長距離探查+普通鉆機短距補探”的復合工藝,結合精準疏放技術,實現對工作面上覆直羅組含水層的全斷面動態監測。該方案通過優化鉆孔布控與水力參數,使探放水效率提升50%,有效保障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目前,該技術已形成標準化作業流程,為公司服務同類礦井水害治理提供了可復用的技術范式,助力煤礦企業實現降本增效與安全生產的雙重目標。
以“信息互通”促“創新共振”。針對礦方回采巷道片幫及礦壓增大問題,公司與陜煤研究院啟辰公司合作創新采用履帶鉆機打孔注漿技術方案,通過定向鉆孔注入高強漿液,有效加固煤巖體結構,顯著控制巷道變形。該技術實現了精準定位與高效施工的結合,既解決了傳統支護方式的局限性,又大幅提升了巷道穩定性,為類似復雜地質條件下的礦壓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技術路徑。

用“四化生態”做創新驅動 激活安全生產“新動能”
該公司深入貫徹落實集團“協同增效年”戰略部署,創新構建“?共贏共享”協同網絡,推動服務礦井能力與企業發展效能實現雙向賦能、共生共榮。
公司加快數字化轉型提升。以“四化建設平臺”為核心,整合生產、設備、項目等全業務數據,構建智慧管理系統,實現成本實時監測與智能預警。通過數字化看板動態呈現資源消耗,精準識別低效環節并優化管理策略,使決策效率提升40%。公司借助“數智共享”平臺推行無紙化辦公,簡化合同審批、資金結算等流程,壓縮審批時間,提升工作效率。打破傳統審批的時間與空間限制,實現“數據多跑路,人員少跑腿”,讓管理效能在數字化轉型中得到顯著提升。下發《“三違”班組責任考核》《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等安全環保和消防制度90余個,每月按期開展專項檢查,將安全管理融入日常、抓在經常,為甲方提質增效和安全管理奠定扎實根基。
陜西省煤層氣鉆探公司將“乙方思維”深度植入管理體系,樹立服務意識,將自身利益與客戶需求緊密掛鉤。下一步,將持續以更加積極主動、專業高效的態度提升運營質效,增強核心競爭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能。(康偉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