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下峪口礦的生產節奏依舊緊湊。礦車穿梭的轟鳴里,陳國慶、侯國慶、樊國慶三位名字里帶著“國慶”的礦工,正以“守崗”代替“休假”,以煤礦工人特有的質樸與擔當,為祖國編織一曲生日贊歌。
一名“國慶”一份情

“我出生那天,大街小巷紅旗飄飄,爸媽一合計,就給我定了‘國慶’這個名字。”51歲的陳國慶摩挲著工具包上磨舊的掛繩,那是他2006年剛到礦上時,師傅親手編的。18年來,掛繩陪伴他從新手成長為經驗豐富的皮帶司機,見證他無數次安全完成當班運煤任務,成了他隨身攜帶的“念想”。而不辜負“國慶”這個名字,守好每一班皮帶運行安全,早已成了他刻在骨子里的工作信條。
比陳國慶小9歲的侯國慶,與祖國更是“同日而生”。他的童年記憶里總少不了父親的叮囑:“你跟國家同一天生日,做事得有擔當。”2023年,侯國慶從掘進工轉崗為井下火藥庫保管員,崗位變了,但擔當始終沒丟,“現在守著火藥庫,每一次核對炸藥數量、每一次檢查雷管編號,都是對工友安全負責,更是對‘國慶’這個名字負責。”
31歲的樊國慶出生在9月底,家人笑稱“離國慶近,能沾沾國家的喜氣”,便為他取了這個名。成為井下鉆探工后,他用一年時間吃透穿層鉆孔、本煤層抽放鉆孔等施工技術。不久前,還在公司“工匠杯”職工職業技能競賽中拿下二等獎,他笑著說,“名字是家人的期待,我得在崗位上做出樣子。”
把崗位責任扛在肩上

皮帶隊的早班會上,隊長明確了當班運煤目標,還特意叮囑要重點關注290皮帶運行狀態。到了現場,陳國慶先和零點班同事完成現場交接班,仔細查看了上一班的設備運行記錄,沿著皮帶巷仔細檢查環境與設備,判斷異常來自滾筒軸承,當即聯系維修工,“290皮帶機頭滾筒有異常聲響,麻煩過來排查下,咱們盡早處理,別影響運煤。”故障排除后,他再次檢查設備狀態,確認無誤后才正式開機。看著皮帶平穩運轉、煤流順暢輸送,陳國慶掏出筆記本,填寫當班的設備檢查、停機維修、開機運行等記錄,每一項都寫得清晰規范。
同一時間,井下火藥庫內,侯國慶正拿著臺賬與炸藥箱逐一核對,“1號段雷管400發,炸藥15箱,編號和臺賬完全對應。”他一邊念,一邊在臺賬上打鉤,防靜電手套上的反光條在燈光下格外醒目。“火藥庫是井下的‘敏感區’,差一箱、少一發都不行,我得多核對幾遍,心里才踏實。”說罷,他又拿起另一本臺賬開始二次核對,眼神專注而認真。

而在22306進順工作面,樊國慶正帶領小組進行穿層鉆孔施工。鉆桿“嗡嗡”鉆進煤層,他卻突然喊停,拿出開孔定位儀,“偏了0.5度,超標準了。”隨后,他和工友一起調整鉆機角度,半小時后,鉆孔終于達標。工友由衷佩服他的較真,樊國慶笑著說:“誰讓咱叫‘國慶’呢?就得把活兒干到最好。”
守好崗,就是最好的慶生
國慶節和生日快到了,你們打算怎么過?
面對筆者的提問,侯國慶笑了笑:“還能怎么過?守好我的火藥庫唄。越是過節,越要把安全關把嚴。生日在崗位上和祖國一起過,很自豪!”樊國慶也點頭,“我們班組還有3個鉆孔沒完成,爭取節前干完,不拖進度,這樣過節也能安心。”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華麗辭藻,他們用最樸素的話語,道出了心中的堅守。“咱是礦工,也是‘國慶’,把手里的活干好,守好自己的崗,就是給祖國、給自己最好的生日禮物。”陳國慶的話,說出了三人共同的心聲。(吳亞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