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匠心筑,青藍相繼展鋒芒。今年以來,陜煤澄合礦業煤機公司加大“師帶徒”傳承力度,通過為新職工匹配“品德+技術”雙優師父,將“雛雁”培養成翱翔藍天的“鴻雁”,以人才“蓄水池”的持續擴容,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硬核動能。
嚴師淬煉:從“特殊待遇”到技術尖兵

楊帥是該公司圓環鏈車間主任,在給徒弟教本領時,他總是傾囊相授,毫無保留。
徒弟樊杰清楚記得第一天上班時的情景。開完班前會,師父楊帥就給他講解車間作業現場環境、車間生產須知,叮囑他要時刻注意安全。
“和師父在一起的第一個月,他對我說的話比我媽一年說得都多。”樊杰回憶起2024年7月,楊帥剛開始做他師父時的情景。在樊杰眼里,這個師父很嚴厲,從最開始了解車間生產工作,到現在能熟練操作,樊杰從沒因為師父是車間主任而享受過任何“特殊待遇”。
“開始的時候,我不理解,同樣是圖紙上的小數點標錯了,師父為什么對我批評得比別人更嚴厲?而且苦活、累活總是安排給我?現在我明白了,他是為了讓我快速成長,早點挑起大梁。”樊杰說。
“設計就像打仗,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我不但要毫無保留地把經驗和技術教給徒弟,還要教他學會承壓奮進、踏實做人做事。”為了讓徒弟在短時間“上崗”,楊帥對樊杰的要求不僅多而且嚴。如今,在他的教授下,樊杰已成為圓環鏈車間的技術骨干。
巧師授藝:從故障“慌神”到車床“問診”

徒弟王東旭,勤奮好學,虛心求教。師父張勇為他量身定制了學規程、學安全、學標準、考實操的培養計劃。他總是叮囑王東旭:“安全是底線,設備是伙伴,操作要細心,排查要準確。”
一次,該公司液壓閥車間一臺數控車床突然報警,面對閃爍的故障燈,王東旭手足無措。聞訊趕來的張勇不慌不忙,先讓徒弟冷靜記錄報警代碼,隨后在故障代碼表里查詢報警代碼含義,不到十分鐘就定位到編碼器故障。“遇到故障先別急,就像看病要先問診,設備報警代碼就是它的‘癥狀’。”張勇邊維修邊講解,王東旭在一旁飛速記著筆記。在師父張勇的教導下,王東旭逐漸熟悉了液壓閥車間各類設備的操作和簡單故障的處理方法。
“車床旋轉的不只是鐵屑,更是匠心的傳承。”師徒二人常說。
利用16年的編程經驗,張勇帶著王東旭在機床上反復練習。現在的王東旭不僅熟練掌握了各項操作技能,還做到了像師父那樣,時刻將安全放在首位,注重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成為一名優秀的數控車工。
仁師鑄魂:從安裝失誤到規范入心

“師父不僅傳授技術,還教會我認真的工作態度。一日得師教,終生感師恩。”談起師父楊立東,該公司綜采車間職工賀峰有感而發。
被分到綜采車間后,車間根據賀峰的專業和特長,安排了有近15年工作經驗的楊立東做他的師父。之后,賀峰每天跟著師父一起干活一起學習。
“這液壓閥就像液壓支架的心臟,而密封圈就是守護系統的‘血管密封瓣膜’,稍有差池,整個支架都會‘生病’。”楊立東指著液壓閥神色鄭重地說著。賀峰嘴上應著,心里卻犯嘀咕:“不過是套個密封圈,能有多難?”
一次實操中,為了趕進度,賀峰跳過檢查步驟,抓起密封圈就往平衡千斤頂的液壓閥上裝。楊立東一個箭步沖過來,猛地按住他的手:“停!仔細看!”密封圈邊緣一道破損清晰可見,“高壓運行時,這點裂痕就像堤壩上的蟻穴,漏液是小事,支架突然失壓,后果不堪設想!”
此后,賀峰在師父的監督下認真操作,養成了良好的安裝習慣。如今的他,不僅能精準完成閥類安裝,更養成了“三查三對”的嚴謹習慣,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細節決定安全”的硬道理。(王文亮 徐玉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