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我帶的徒弟成才,就是我最幸福的時刻。”一談到培訓教育,年近六旬仍奮戰在一線的黃陵礦業一號煤礦技術中心主管李東升就有聊不完的話題。從教近20年,他堅持“挖掘徒弟潛能,讓每個徒弟都獲得成功”的理念,手把手幫助一大批別人眼中沒希望的徒弟變成棟梁之材。
沒有職業疲勞,只有職業快樂

瘦削的臉龐,單薄的身板,鼻梁上架著一副厚厚的眼鏡,一頭干練短發,常年身穿工作服,聊起職工培訓教育時,他眼里閃著光。
李東升回憶,1991年,技校畢業的他被分配到了一號煤礦,自此扎根煤礦。李東升深知自己的起點不高,就利用晚上和節假日的時間努力為自己“補課”。每一次維修,他都詳細梳理工作原理和技術要求,不斷實驗確認、動手操作,不斷磨煉專業技能。
“那個時候網絡不發達,主要學習途徑有兩條,一是看書,結合實際操作,看一遍書,實操一遍,然后再看書,再實操。二是向到煤礦來安裝機器的工程師學習。那時一號煤礦正處于建礦初期,來礦安裝機器工程師特別多,碰到了技術難題,下班了我就請他們吃飯,找機會跟他們聊聊天、套近乎,有啥不懂地在飯桌上就好問了。”憨厚的李東升扶了一下那厚厚的眼鏡微笑著向筆者說道。
23歲是青年人最為瀟灑、寫意的青春,陪伴他的不是恣意玩樂,每天雷打不動地學習,那一頁頁手拓、筆繪的圖紙,那一本本陳舊卷頁、不知傳承的專業書籍,那一個個白晝黑夜輪回、疲倦而充實的值班,充填了他睡眠時間外的所有。
“天下沒有白吃的苦頭”,日復一日的技術積累,讓李東升有了“手到病除”的維修能力。1997年,礦業人公司開展技術大比武,李東升以理論和實踐兩個第一,獲得井下電工組“全能冠軍”稱號,被同事親切地稱為“技術大拿”。
天道酬勤。李東升從當初的稚嫩的設備維修電鉗工到機電技術骨干、人們口中的機電大拿,付出的努力、經歷的辛酸,他絕口不提。
“幾十年下來不覺得累?”
“不覺得累,我樂在其中!該努力的年紀里,誰還不得吃點苦,沒有苦哪里有甜?我一直相信,時間不會虧待每一個努力的人。”李東升笑著說。
敢于當“接盤俠”,要為徒弟收拾“爛攤子”

“醫生影響的是人的自然生命,而師傅影響的是人的精神生命。我的課堂上,禁止給工人貼上‘差生’的標簽,‘差生’是定性詞,會抑制徒弟潛能的開發。”李東升說道。
“懷家長之心為師,秉工匠精神執教。‘傳道、授業、解惑’是師傅的使命。師傅一定要敢于當‘接盤俠’,要為徒弟收拾‘爛攤子’,一起與徒弟總結問題產生的原因和改進方法,師徒共進。”是李東升秉承的教育理念。他始終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徒弟,關鍵在于是否能尊重徒弟的情感,為徒弟樹立自信,挖掘潛力,再教授學習方法。
“90后”的掘進機檢修工米永紅是李東升的徒弟,由于一時工作疏忽,導致掘進機三聯泵損壞,直接導致全隊的生產工作陷入停滯,影響了既定的工程進度。面對這一困境,李東升果斷采取緊急措施,緊急調配所需配件,及時更換掘進機油泵,確保掘進機正常運行。
因工作失誤,米永紅受到嚴重警告,多次在公眾場合做出檢討。米永紅曾一度想放棄,認為自己不適合從事檢修工作。李東升聽說后主動開導他:“人的一生,首先應該選擇‘可能’,而不是選擇放棄。”隨后,李東升每天晚上都在辦公室輔導他學習,將自己掌握的技術知識,工作竅門一一傳授手,幫助他逐漸找回自信,最終在第九屆技術比武中獲得了掘進機檢修工第一名,順利通過技師的評定。
在帶徒弟的過程中,李東升始終堅持“嚴”字當頭、“愛”字裝心,“德”字為重,尊重徒弟的人格,身體力行引導徒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為人處世方法,做徒弟的忠實聽眾,傾聽他們心聲,去發現,去理解,去欣賞,去支持他們,讓他們未來飛得更高更遠。
你只需風雨兼程,繁花必然相伴

“千萬不要辜負大好時光,也許你今天玩了一天游戲感覺很開心,但是游戲帶給你的只是暫時的快樂,不要為了一時的快樂而葬送了自己的青春。投資自己,利用好每一天,為自己的夢想和燦爛的未來奮斗吧,總有一天,你會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在第九屆技術比武的開班儀式上裁判長李東升說道。
為進一步破解人才短缺、后勁不足的瓶頸,讓年輕職工擺脫技術“貧窮”的短板,李東升充分發揮勞模工作室的示范引領作用,以現場培訓為主,經驗交流座談為輔的培訓方式,快速提高職工的技術素質。
在技術“扶貧”中,李東升總結提煉了“三步”理論學習法,即“我講你聽”“你問我答”“你講我聽”。在現場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了“四步”師徒實操教學法,即“我說我做”“我說你做”“你說你做”“我評你改”,通過師傅邊說邊演示、師傅指導徒弟做、徒弟自己說自己演示、師傅點評徒弟整改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使學習從易到難、由淺入深,把徒弟在實際操作中的技術難點篩選出來,把“問題”當“教材”,把難題當課題,現場進行講解,“點對點”指導、“面對面”培訓、“手拉手”幫教,現場講授自己最“拿手”的新技術、新經驗,現場解決學徒疑難問題。
近年來,李東升利用一號煤礦勞模工作室科技創新平臺,現場培訓200余次,開設“微課堂”50多期,手把手培養出16名采掘電工,培養了李成西、宋乃川等多名機電專業能手。2021年徒弟焦飛榮獲“陜煤杯”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電工賽項一等獎和“山西焦煤杯”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電工賽項一等獎。
“師傅當初手把手教我,使我受益終生。如今,我已經50多歲了,還有不到3年的時間退休。希望能再多培養些徒弟,把自己的手藝、訣竅傳給更多年輕人,將技術分享出去,讓大家共同進步,更好地建設我們的智能礦井。”李東升說。(倪小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