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陜煤集團“比能力、強素質、展作風”工會業務競賽(改革創新項目決賽)在神南產業發展公司落下帷幕。主持完大賽頒獎環節后,尹少娜走下舞臺,回到了休息區。“緊繃了幾天的神經,終于可以放松下了。”稍顯疲憊的她說道。
這位干練大方的陜南姑娘是神南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講解員。入職4年多,講解200余場,編寫講解詞43萬余字,接待觀眾上萬人次……這串數字記錄了她在“講解”道路上不曾停歇的腳步。

一次意料之外的接觸
“走上講解員的道路,應該算是偶然的吧。”尹少娜說。2018年8月的一天,入職沒多久的她,正準備跟師傅上天車吊裝設備,突然接到了參加講解的通知。
“對你來說應該問題不大吧,畢竟是教師出身嘛,而且普通話這么標準。這是講解詞,要是覺得有不合適的,你自己再改改。”聽了這個似乎不容推辭的理由,她無奈地答應了。
將要首次參加大型活動的講解,她顯得有些焦慮,2000多字的講解詞,她反復詢問、修改、背誦,擔心出錯。
回想起講解那時的情景,她依舊難掩激動,“當時真的超級緊張,前一天晚上做夢都在彩排,還好順利完成了。在講解途中,我看到大家投來贊許的目光,瞬間信心倍增。那一刻,我意識到自己不只是一名普通的講解員,更是企業文化的傳播者。”
第一次感受到講解所帶來的榮譽感,讓她篤定了念頭:既然要講,就要講得生動、出色,講出產業人的精氣神來。

一顆時時叩問的初心
“講解很多時候是個體力活!每次講解結束,當天的步數總能達到2萬步,腳背、跟腱處常常磨出血痕……”后來,創可貼、護嗓含片、水杯成了她“講解包”里的必備品。
企業之間的對標學習和參觀交流、上級單位的督查指導、公司承辦的各種大型比賽和活動……4年多以來,她接待的參觀類別很多,不同觀眾的關注點也是有差別的,怎么講才能吸引觀眾,她總是認真琢磨著——研讀資料、撰寫筆記、走進生產一線、擴充知識儲備、參加商務禮儀培訓……重復的講解主題,她卻常講常新,不論講解時間是10分鐘、30分鐘還是1小時,她都能根據時長、對象,靈活調整講解內容,讓觀眾在有限時間里充分了解產業故事。
談及講解中最難忘的經歷,她頓了頓說道:“公司承辦的2020年‘陜煤杯’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五湖四海的賓客、全新的場館、持續半個月的訓練、修改了十幾次的講解稿、凌晨兩點的彩排……我感覺到講述的‘陜煤元素’引起了眾多觀眾的關注和共鳴。”每每回憶起這些,她的臉上都難掩自豪。
一個絕不“躺平”的態度
“一件事,要么不做,要么全身心投入。”
平日里,對待每一項工作安排,她總是習慣于列出清單、標出重點,然后將便簽貼在電腦下方,隨時提醒自己,更新工作進展;參加一個別人認為無關緊要的培訓班,她能夠不厭其煩地調動同組學員的積極性,讓大家融入到一個個趣味活動中;每一次錄播《產業新聞》,她總要提前兩個小時到崗,背稿、化妝,讓自己提前進入狀態……
“我是閑不住的,無所事事的話會心里不安。”對于忙碌的工作狀態,她很滿意,只是偶爾感慨,由于經常參加講解、主持等活動,錯過了許多陪伴孩子成長的時光。
一路走來,成長如蛻。回望這些年的講解歷程,她深感自己的成長與公司發展是同頻共振的。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在一次次的親身見證中,她看到自己越來越專業,對講解的熱愛也越來越深。
“未來,我要努力走上更大的舞臺,把產業故事講給更多人聽。”尹少娜說。(王亞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