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鞏固脫貧成果到推進鄉村振興,從渭河村到朝陽村,近年來,榆北煤業全面落實陜煤集團鄉村振興工作部署,統籌抓好動態監測幫扶、產業幫扶、換村對接等工作,“扶志+扶智”雙管齊下,使已脫貧群眾收入穩定提升、廣大群眾增收致富,奮力跑好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接力賽”。

產業幫扶
——鄉村振興提檔加速
公司定點幫扶援建的渭河村生態養殖場于2020年3月開工建設,項目總計430㎡,建一個260㎡標準化養殖場、60㎡飼料庫、30㎡飼料加工房、30㎡臘肉加工房,同時修建一條260米長通往豬場的產業路,僅當年就為188戶貧困戶戶均增收750元。
隨著生豬產業的發展,現有條件已無法滿足規模化養殖需要。今年7月,榆北煤業對渭河村生態養殖場進行了擴建,擴建后可實現養殖生豬從300頭增加至400頭。通過擴大養殖規模,發展臘肉加工,解決群眾就業,帶動經濟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渭河村村民張先恩從建廠起就來到基地,在這兩年多時間里,她已然從一個普通村民變成了一位養豬能手。收入穩定,離家不遠就可以就業掙錢,還可以就近照顧家里。提起這份工作,張先恩很高興:“現在不用外出打工了,我每天起來先打掃衛生,然后消毒、喂食,每月2000元左右收入,我打算把這份事業長久地干下去。”
近年來,榆北煤業依托漢陰縣當地生態優勢,著力構建適合自身的產業發展體系,形成了以茶葉種植、銷售為基礎,鑫聚蔬菜聯合社分紅為支柱,生態養殖、臘肉制作為特色的三輪驅動產業發展格局,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穩定增收,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接續奮斗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力的產業支撐。

金秋助學
——圓了困難學子大學夢
正值金秋豐收季,在漢陰縣漩渦鎮朝陽村,18歲的陳玉佩和家人圍著玉米堆,忙得滿頭大汗,胳膊上被玉米稈劃破的口子也顧不上處理,想趁著好天氣盡快把玉米曬干,賣個好價錢。“今年天旱雨水少,好多還沒成熟就枯死了,和往年相比收成差了很多。”說到收成,陳玉佩的母親很無奈。
陳玉佩和陳玉環姐妹倆今年同時參加高考,都拿到了錄取通知書,高額的學費讓她們姐妹倆的心情無比復雜,“奶奶年紀大了身體不好,需要媽媽在家照顧,哥哥上大學還沒畢業,全家就靠父親一人在外面打工維持著,實在不行我們就不上了。”說這些話的時候,陳玉佩的淚水在眼眶里打轉。說不想上是假的,她們只是不想再給這個家庭增添太重的負擔。
9月3日,就在姐妹倆開學之際,榆北煤業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石增武在村委會為她們發放了助學金,并勉勵他們在大學校園里繼續努力學習,爭取更好的成績,做新時代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材。
“這一天對我來說是個終生難忘的日子,既激動又溫暖,感謝榆北煤業對我的關懷,我一定會把握機會,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學成后回報社會,建設家鄉。”姐姐陳玉佩說道。
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幫助一個學子,就是幫助一個家庭。公司自在定點幫扶村開展金秋助學活動以來,共對30余名學子進行了資助,累計發放助學金59000元,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真情走訪
——架起駐村幫扶連心橋
朝陽村村民王學富坐在院子里,享受著秋天陽光的沐浴。
“大爺,在曬太陽呢,駐村第一書記來看您了。”
聽到村干部的介紹,老人連忙拿起拐杖,起身迎接。
“大爺,現在身體怎么樣?家里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嗎?”一見面,駐村第一書記王兆喜就關切地詢問著老人的情況,最后便將印刷有第一書記姓名、照片、聯系方式的便民服務聯系卡張貼到村民家門口。
2022年7月底,接漢陰縣委、縣政府《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單位包村和駐村人員調整的通知》精神,榆北煤業定點幫扶村由漢陰縣漩渦鎮渭河村調整為朝陽村,駐村工作隊在完成各項工作移交后,告別了傾注企業關愛3年的渭河村,告別了日夜相守的父老鄉親,帶著初心使命于8月9日,全面進駐朝陽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到村后,為掌握三類戶實情,駐村干部馬不停蹄挨家挨戶進行走訪,進一步了解村情民意,他們每到一戶,與村民嘮家常,了解生活情況,宣傳黨的三農政策,普及防疫常識,并制作了便民服務聯系卡,村民們如果有困難或建議,足不出戶就能聯系到駐村干部。一聲聲問候,一份份關懷,拉近了駐村干部與群眾的距離,架起了駐村幫扶的連心橋。
截至目前,駐村工作隊已累計走訪農戶131戶,提升了群眾對駐村工作隊的知曉度、滿意度,同時為更好開展幫扶工作奠定了基礎。
“雖然工作環境變了,但我們的初心使命和工作職責沒有變。下一步,我們將根據前期掌握情況,以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為目標,制定幫扶計劃,扎實推進各項工作落實落地,以新思路、新舉措、新作為,讓朝陽村鄉村振興,讓百姓受益。”駐村第一書記王兆喜說道。(杜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