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煤業(601225)
事件:
公司發布 2018 年半年度業績公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62.43 億元,同比增加 6.57 億元,增幅 2.57%;實現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59.44 億元,同比增加 4.71 億元,增幅 8.61%。 。
觀點:
量價齊升助力上半年整體業績穩步增長。公司目前控股在產礦井 14 對,核定產能 8525 萬噸,煤炭作為公司的核心業務,報告期內營收占比高達 95.95%。 產銷方面,報告期內公司共實現煤炭產量 5271 萬噸,同比增加 324 萬噸,增長 6.55%;商品煤銷量 6541 萬噸,同比增加 187 萬噸,增長 2.94%;價格方面,商品煤綜合售價 372.75 元/噸,同比上升 10.25 元/噸,增幅 2.83%,其中自產煤售價 366.86 元/噸,同比上升 11.03 元/噸,增幅 3.10%;貿易煤售價 393.95 元/噸,同比上升 11.64 元/噸,增幅 3.04%。受益于銷量和煤價的上漲,報告期內煤炭業務共實現收入 251.81 億元,同比增加 4.44 億元,增幅 1.79%。
經營狀況持續改善促使財務費用大幅降低。報告期內公司期間費用 31.9 億元,同比減少 19%。其中銷售費用 10.4 億元,同比減少 46%;管理費用 20.8 億元,同比增加 11.7%;財務費用 0.7 億元,同比減少50.27%。由于煤價持續高位運行,公司營業狀況、現金流持續改善,負債及貸款利息支出減少,促使公司財務費用大幅降低。
小保當、袁大灘投產在即,未來增量可期。自煤炭行業新增產能采取減量置換政策以來,公司科學利用產能核減、跨省調劑等模式,加快產能置換步伐,先后取得小保當一號礦、小保當二號礦、袁大灘礦共計 2100 萬噸/年核準手續。目前小保當一號礦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僅剩設備安裝調試,預計 8 月底投產,今年貢獻產量約 400 萬噸。小保當二號礦預計 2019 年 8 月底投產,當年貢獻產量約 400 萬噸;袁大灘礦目前已進入聯合試運轉階段,今年貢獻產量 200-300 萬噸,權益產量約 100 萬噸,計入當年投資受益。隨著小保當礦今明兩年陸續投產,公司資源優勢、產能優勢將愈發明顯,預計 2018-2020 年將貢獻產量 400 萬噸、1200 萬噸、1600 萬噸。
蒙華、靖神將于明年底同步通車,助力公司打破運輸瓶頸。隨著蒙華鐵路和靖神鐵路的開通,將極大的完善陜北地區的鐵路運輸體系,未來幾年公司銷往鄂湘贛地區的煤炭資源比例將會顯著提升。考慮到鄂湘贛地區電煤價格遠高于全國和陜西地區均價,且公司煤炭外運由公路運輸改鐵路運輸后,運費將會明顯下降,陜北礦區自產煤的銷售均價和噸煤毛利均有望進一步上升,使得公司的業績持續改善。
國改再提速,陜西省煤炭行業亟待整合。目前陜西省省屬煤炭企業產量占比遠低于其他產煤大省,行業亟待整合,而陜西煤業作為陜西省唯一上市的煤炭資源平臺,具有極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在國企改革提速的背景下,看好公司未來通過兼并實現外延式擴張。
依托資本市場,持續布局新能源。公司堅持走“低碳、綠色、高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道路,以生產銷售清潔煤炭為主營業務、以股權投資新能源優質資產為重要布局,著力打造“煤炭+輕資產”的產融互動體系。公司通過股權投資,目前持有隆基股份(SH.601012)股份數量已達 5%以上,成為隆基股份大股東,并進駐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參與決策。公司擬以本次投資為契機,持續布局新能源產業,打造“傳統能源+新能源”體系,推進企業轉型升級,提高抵御風險能力,共享新能源行業發展紅利。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我們預計公司 2018 年-2020 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 536.39 億元、576.85 億元和612.08 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113.24 億元、121.95 億元和 133.04 億元;EPS 分別為 1.13 元、1.22元和 1.33 元,對應 PE 分別為 6X、6X 和 5X,首次給予“強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
煤價大幅下跌,宏觀經濟下滑,在建礦井投產進度不及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