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礦機電員工智能培訓系統內容豐富,包含故障類型、結構名稱、常見故障處理法,這些內容以動畫形式展示,直觀生動,便于理解記憶?!薄跋到y帶有同步音頻講解,觸屏操作就可了解設備性能及參數,能清楚的看到設備內外構造,解決了實物培訓的安全隱患問題?!苯?,在黃陵礦業機電公司技能大師工作室實訓基地一角,幾名職工指著培訓系統大屏好奇的議論著。

單一培訓,興趣不濃
黃陵礦業機電公司機電總廠承擔著礦區四對生產礦井綜采設備的大修維護任務,近兩年來煤炭市場前景甚好,礦區煤炭產量再創新高,礦用綜采設備保有量和維護量也隨之驟增。
該公司機電總廠僅有83名職工,每年維修綜采設備4套,生產托輥7萬余根,維修電氣設備200余臺,設備維護及生產任務重,人力緊張,職工業務素質參差不一,成為該公司面對的現實難題。如何快速有效的提高職工業務技能水平,確保礦井生產正常接續則顯得尤為重要。
傳統培訓模式,基本采用“師帶徒”“一對一”等培訓模式,老師傅帶領新工在摸索中邊學習邊實踐,由于新工理論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各有千秋,現場實踐新工難以吃透,有的老師傅雖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像是‘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加之實踐操作設備安全因素的限制,新工無法在短時間內掌握相應知識,職工自主學習興趣低下,培訓效果不容樂觀。

引進智能培訓系統 遠離單調乏味
楊亞峰是該公司電修車間一名維修工,作為新晉年輕職工,他也曾苦惱學習培訓單調乏味,對于較復雜的設備構件和原理,由于沒有直觀的視覺體驗和豐富的理論基礎,師傅課堂上講,自己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思維空間受束縛,知識點難以理解,學習興趣低下,逐漸出現抵觸心理。
為全面有效提高職工學習興趣,提升業務素質,保障礦井設備維修接續正常,該公司結合工作實際,引進煤礦機電員工智能培訓系統、電工實操與仿真培訓系統。
智能培訓系統引進來,如何更高效的運用?該公司針對職工業務水平實際情況,采取“師傅代課+智能多媒體+實操”培訓模式,以課堂傳授理論,通過智能平臺鞏固理論,實操豐富理論的培訓方式,職工在學習后可以進行模擬練習操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職工自主學習能力,與傳統培訓模式相比,職工學習興趣濃厚,便于理解,業務技能水平穩步提高。
智能培訓系統的引進,使培訓方式豐富多樣,不再拘泥于傳統單一培訓模式,有助于青年職工拓展思維空間,結合老師傅的經驗加持,青工再進行實踐操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職工的學習興趣,培訓效果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老師傅有了“危機感”
“聽說智能培訓系統吸引了大批‘粉絲’,我也來瞅瞅。”電氣設備維修大拿蘇書忍抱著好奇心來到工作室一探究竟。
蘇書忍是該公司電修車間一名電氣設備維修工,有近30年工作經驗,只要他“出馬”,沒有解決不了的設備電氣問題。工作多年來,他帶過的徒弟不計其數,有的還獲得過公司技能比武大賽第一名,每次談到這他總是感到很驕傲。
如今,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老師傅”的頭銜就要拱手相讓了。
在現場,只見好多新人圍著平臺議論著,里面的模擬動畫、音頻講解、故障排除法等應有盡有,年輕人顯得興趣很濃厚,老蘇也覺得很新奇,里面好多電氣知識和工藝技巧自己也沒有接觸過,內心不由得產生了“危機感”。
“我們以前都是跟著師傅一點點學經驗,如今科技發展太快了,現在有了智能培訓系統,我們再不學習進步,就快被這新技術‘晾’在一邊了!”蘇書忍感慨地說。 (張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