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小保當礦業公司以“五小”創新為抓手,聚焦生產現場痛點、難點問題,廣泛動員職工開展各類小改小革實踐活動,為礦井安全生產注入強勁動能。
“可視化標尺”,讓帶扣磨損無處遁形

“機頭儲帶倉又得盯半天,眼都看花了!”“是啊,皮帶一跑起來,根本看不清帶扣開口多少。”坐在無軌膠輪車里,該公司二號煤礦皮帶運輸隊生產二班的白鐔和工友們聊起了煩心事。
在原煤運輸過程中,膠運順槽皮帶扣開口檢查一直是困擾生產的難題。生產班崗位工通過肉眼觀察,不僅誤差大,還極易視覺疲勞,導致判斷不準確,影響檢修效率和質量。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該隊生產二班集思廣益提出了“可視化標尺”的方案,選用長1.6米、寬0.05米的扁鐵制作,搭配同等尺寸彩色刻度貼紙,綠、黃、紅、黑四色分明,用顏色區域判斷帶扣的開口程度,將標尺懸掛在皮帶上方,帶扣經過時,崗位工借助標尺刻度,能瞬間精準判斷帶扣開口情況。
這一創新不僅大幅降低了識別難度,還緩解了眼部疲勞。檢修班依據生產班反饋情況,精準定位問題帶扣,檢修效率提升超10%,而且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部分帶扣因觀察不到位造成的過度檢修,月降成本超2萬元。
“快搬神器”,讓斜井托輥搬運省時省力

“自打用上這家伙,托輥自己‘溜’到崗位,腰不酸、腿不抖!”在主斜井大廳,檢修工張明虎把一根托輥“咔嗒”扣進卡槽,拉著幾十公斤的托輥順著坡道穩穩下滑,像坐滑梯一樣,惹得身后工友直豎大拇指。
據了解,該公司二號煤礦主斜井沿線有一千二百多米斜坡,坡度陡、路面滑,過去來回搬運托輥總讓人犯愁,肩扛手抬,來回上下走一趟,腿都發軟,還得預防腳底打滑。如今,該礦皮帶運輸隊主斜井檢修班把廢舊鋼管、扁鐵變身“快搬神器”,兩側開設的卡槽,托輥橫放一扣即穩,前端安裝的拉運把手,配套小手閘,一捏即停。有了該“快搬神器”,主斜井搬運托輥的時間直接減半,每班能省出30多分鐘實打實的檢修工時。真正做到了讓檢修“減負擔”,讓安全“加保險”。
下一步,小保當礦業公司將緊握“五小”杠桿,撬動全員智慧,把崗位痛點變成創效亮點,讓每一顆創新種子結出成本果、安全果、效益果。(李治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