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份,陜煤韓城礦業又有三套“奮進號”全斷面TBM硬巖掘進機陸續下井安裝,掘進技術不斷改進,從炮掘到綜掘再到TBM快速掘進,實現了“三級跳”,硬巖掘進技術邁入了全省煤礦前列。
巖巷是保證煤炭回采、運輸、通風、瓦斯抽采的關鍵通道,是煤礦安全、快速、高效建設與生產的必要基礎。作為渭北老礦區的韓城礦業公司,因井下地質復雜,災害嚴重,巖巷掘進效率低,造成采掘失調,制約礦井發展。面對這一難題,韓城礦業堅定不移實施科技發展戰略,持之以恒攻克瓶頸難題,走出了一條掘進效率提升的發展之路,創出了渭北老礦區可推廣的快掘經驗。

炮掘變綜掘
在韓城礦業50 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建設初期,工人們只能依靠最傳統的方式——打眼、放炮、人工支護,一點點向前挖掘,月進尺僅有60米左右,用人多、不安全、勞動強度大、工效低、進度緩慢。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韓城礦業實施科技強企戰略,加快“四化”建設步伐,引入了更為先進的綜掘法與懸臂掘進機。面對復雜的地質條件,科研人員超前治理瓦斯,防治水患,改進液壓支護工藝,實現綜掘替換炮掘。此間,下峪口礦掘進三區在22307進順底板巷硬巖大斷面綜掘月進尺創311米紀錄。

綜掘變TBM快掘
然而,在硬度系數f值超過8的堅固硬巖面前,這套快掘裝備再度遇挫。截齒在硬巖上磨損慘重,掘進效率無法有效發揮。為破此局,韓城礦業與各大科研院所聯合攻關,錨定制約企業發展的難點堵點,合作研發適合礦區特點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2021年12月,陜煤集團首臺護盾式全斷面TBM硬巖掘進機在桑樹坪礦投入使用。2023年,王峰煤礦先后安裝應用了“奮進號”“建功號”兩套TBM硬巖掘進機。2025年9月,三臺敞開式全斷面TBM硬巖掘進機分別在桑樹坪礦、二號井、下峪口礦下運安裝。
“韓城礦業以提高效率效益為導向,抓突破性技術創新,推動掘進方式重大革新,打造陜煤老局煥發生機的發展模范標桿。”韓城礦業公司董事長吳杰說。
TBM硬巖掘進機投入使用后,頭部巨大的刀盤上,安裝著數十把特制的盤形滾刀,以數百噸的推力旋轉切入,在硬巖中掘進勢如破竹,在軟巖中也能實現平穩切削。該設備具有敞開式小半徑轉彎裝置、自動跟隨支護系統、同步鋪底回填系統、多角度超前探測系統、智能遠程操控系統等特點。柔性機身設計+智能糾偏系統,使80多米長機身在復雜地層中可精準控向、穩步前行。通過液壓系統精準控制,可以實現俯仰抬頭、左右調向,40米小半徑連續轉彎。多臺液壓鉆機在護盾的掩護下,從不同角度快速鉆進、安裝錨桿和錨索,實現“隨掘隨支、掘支平行”。破碎的巖渣隨即被“吞入”內部的鏟斗,轉入刀盤中心的流渣槽,隨后經一運轉載機、二運轉載機和皮帶系統連續運出后進入矸艙,一氣呵成!設備前方配置了“透視眼”的鉆探裝置,可在200米范圍內多角度實施超前鉆探,提前探明前方斷層、裂隙、含水層等地質隱患,為安全掘進保駕護航。整機集探、掘、支、錨、運、除塵、監測于一體,各工序并行,本地駕駛+地面遠程,可實現遠程操控與智能診斷,千米之外,指令即達。
“使用過程中,礦井先后克服頂板過破碎帶、支護時間較長、刀盤磨損嚴重、運輸系統復雜等不利因素,并對護盾進行改進,采用敞開式全斷面TBM硬巖掘進方式,操作靈活,使用方便。”該科研項目負責人李民說。
“在王峰煤礦,即使遇到硬度系數f值達到15的堅固硬巖石也能平穩切割,順利轉彎。”王峰煤礦機電副礦長王江華介紹。

效率效益雙提升
韓城礦業自T B M應用以來,最高日進18米、月進420米,單臺TBM應用可減少2個掘進工作面,實現年節省人工成本1500萬元,提升工效3倍以上。單進水平的提高為災害治理提供了時間、空間雙保障,極大地緩解了采掘接續壓力,為穩保穩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匯涓流而成江海,積跬步而致千里。TBM的腳步正從韓城礦業走出,經驗可復制,裝備可推廣,千重巖層,萬重挑戰,國之重器,必昂首向未來。(程仙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