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在黃陵礦業機電公司機電二廠車間里,目之所及皆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工作場景。車間兩側整齊擺放著高大的液壓支架,作業人員正在緊張拆解液壓立柱,現場火花四濺,煙氣繚繞。
這些在百米地下撐起一片安全天地的液壓支架,外觀整體看起來銹跡斑斑,唯獨兩根粗壯的立柱顯得锃光瓦亮。而在車間另一側,車間主任仁愛軍和徒弟兩人站在一臺碩大的車床邊,正操控著儀表設備,輸入立柱修復技術參數。

“以前的立柱都是外委維修,自從引進了激光熔覆設備后,立柱外壁實現了自主維修,但缸體端口修復還需外委,經過技術團隊的技改,現在液壓支架立柱缸體端口基本可以實現自主修復?!比蕫圮娭钢脑旌蟮难b置說道。
粗壯的礦用液壓支架立柱和活塞桿,是為礦工支撐安全天地的脊梁,如何保障液壓支架維修質量和安全可靠性,是機電公司長期以來追求的目標。

在過去,維修立柱是機電公司的技術短板,因沒有相關專業的維修裝備,立柱修復只能依賴外部單位,每年僅外委維修費用動輒300多萬元,加之外委期間,設備維修流轉周期更是長達月余,嚴重影響著液壓支架維修進度。
考慮到礦井生產接續周期問題,于是,機電公司技術團隊主動破局,跑遍銅川、陜北等地區,在行業內各大維修車間進行調研走訪,經過驗證,決策引進激光熔覆設備。
車間應用上激光熔覆設備后,單根立柱維修成本驟降過半,維修周期更是由原來的近一個月壓縮至短短幾天。自從立柱實現外壁激光熔覆,每年為公司節省外委維修費用近300萬元,截至目前已累計節約外委費用近1000萬元。
然而,由于引進的激光熔覆設備僅能修復立柱外缸面,垂直的噴槍口無法對缸體端口進行修復,每次因端口修復問題還需花費20余萬元進行外委維修。
小小的缸體端口修復讓仁愛軍和技術團隊感覺如坐針氈,為了搞清楚設備運行原理,技術團隊赴先進單位對標學習缸體端口修復技術。
“設備核心技術一樣,無非是焊接頭和噴砂管布局不同,我們可以定制一款橫向激光頭,經過改造可以實現端口修復。”技術團隊經過參觀學習,一拍即合。

于是技術團隊用心研究,反復調整設備激光頭方位、運行功率和送粉速率。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下,一款高低和修復直徑大小可調節的焊接裝置改造完成。技術人員將改造后的裝備首次投入修復千斤頂立柱缸體端口作業,熔覆層在缸體分布均勻致密,修復后的缸體端口硬度和光潔度均符合標準,達到國標要求。
“過去每年修復缸體端口得花費20余萬元,現在實現自主維修,省下來就是賺到的。”仁愛軍說道。
20萬元是看得見的真金白銀,它不只是省下的數字,更是機電公司吹響“四種經營理念”效率革命號角的生動實踐,這也是機電公司站在“乙方”安全生產的角度去思考解題,為井下生產筑起了一道堅實的安全屏障。(張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