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張家峁礦業公司大力實施科技興企戰略,堅持科技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相結合,積極探索、精準發力,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為重點,加快智慧化煤礦建設步伐,塑造煤礦安全高效綠色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為能源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數字賦能 加快智慧礦山建設
“我們要著力解決煤礦智能化關鍵核心問題,構建統一、集中、完整的業務系統,全面建成智能化礦井。”張家峁礦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建安說。
堅持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聯合攻關,加快攻克制約智能化建設的“卡脖子”技術,加大智能采掘技術的攻關,重點攻克智能裝備、通信技術和裝備協同控制等關鍵技術,推進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技術融合應用。
在智能化礦山建設過程中,該公司大力推進5G、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應用,堅持創新賦能,激發數字礦山新活力,有力促進了礦山行業各生產、安全、管理等環節有機銜接,實現了智能化系統之間數據的融合貫通,為建設智能化礦山高質量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同時,在面對新問題新挑戰時,對準數據治理架構,梳理智能化礦山數據資產目錄,規范平臺健康發展,應對新技術帶來的風險挑戰,營造安全良好的網絡空間,加強網絡安全保障機制,促進智能化礦山數據治理能力提升。通過數據標準化體系的建設,公司以數據為核心資源,將數據治理貫穿智能化建設的新主線,強化面向數據“采存算管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向要素數字化要能力,向數據標準化要效率,實現“智能礦井、智慧礦區、一流企業”發展目標。
科技創新 繪就企業發展藍圖
勞模創新工作室、科技創新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雙創平臺……一個個科技創新板塊的拔地而起,標志著張家峁礦業公司科技創新工作又上新臺階。

為了培育好創新的“土壤”,激發廣大職工的創新潛能,形成“全員創新”的濃厚氛圍,張家峁礦業公司把制度體系化建設作為提升科技工作精益化管理的主要途徑和有力抓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172”科技制度化管理模式。“172”科技制度化管理模式即圍繞轉型升級、創值增盈1條主線,以《科技工作管理辦法》《科技項目管理辦法》《科研成果考核獎勵辦法》等7項管理制度為支撐,突出“高科技引領”和“實效化落地”2個管理重心,為科技創新培育良好的生態環境,催生科技創新成果遍地開花。
截至6月30日,張家峁礦業公司累計“雙創”成果達7285項,其中,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成果達3325項、卓越管理法587項、精優作業法337項、創意金點子2918條,制作各種創新成果模型536個,完成科技項目118余項,專利152項,經濟創效值約為11.13億元。
技術攻關 推動企業綠色轉型
近年來,張家峁礦業公司堅持打造高起點、高質量、高效率的生態環保亮點工程,逐步破解生態環保與企業發展并重的難題,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重大需求和關鍵領域,實施綠色低碳技術攻關。

礦井疏干水綜合利用輸水管線順利貫通,輸水能力達8000立方米/天;采空區煤矸石填充注漿綜合治理工程,每年可處理煤矸石50萬噸;地熱能科研示范在礦區先行試驗,利用地熱清潔能源代替傳統供熱方式,為非采暖季生產、生活提供熱源……
該公司聚焦節能、減排、降耗、治污、環保等關鍵領域,運用關鍵核心技術推進綠色變革,構建精準突破、系統集成、全面覆蓋的亮點工程,以生態環保高水平保護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該公司堅持以綠色執筆,繪就生態新畫卷。通過運用5G、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建成國內煤炭行業首個“智能+”生態環保平臺,對大氣監測、水資源管理、固體廢物監控等14個子系統主要數據進行采集和共享。
智慧黨建 凝心聚力再創佳績

“黨建工作抓實了就是生產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做強了就是戰斗力。我們堅持以創新的思路、創新的理念、創新的舉措,大力推進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工作深度融合。”張家峁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建安說。
黨建作為企業發展的助推器,創新意義必不可少。張家峁公司順應時代要求,將互聯網思維融入黨建中,將數字賦能作為基層戰斗堡壘新起點,謀劃高平臺建設,用智能構建黨建新模式。
從“傳統”邁向“現代”,“互聯網+黨建”的智慧黨建模式讓傳統的黨務工作煥發了新的活力。為進一步提升基層黨建工作科學化、規范化、信息化水平,公司緊扣基層黨建工作新特點、新任務、新要求,搭建了數字賦能的“智慧黨建”新平臺。
該平臺基于大數據可視化分析技術,與全國領先的AR增強現實技術充分融合,涵蓋了黨務管理、黨員教育、黨建大數據、在線考試等8大功能,可通過手機應用端、PC管理端、APP端3個端口,可以隨時隨地開展黨建工作,徹底改變了以往考核工作僅通過聽取匯報、查閱資料進行評價的傳統手段,使考核工作更加科學準確。(高大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