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陜煤韓城礦業公司象山礦井面對采面災害異常等難題,在充分研判外部發展形勢,清醒認識自身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后,借助科技創新之力,不斷增強創新內動力,積極應對內外各種風險和挑戰,助力安全生產解困。
象山礦井認真貫徹執行陜西煤業、韓城礦業及礦內關于安全生產的決策部署,堅持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以完善技術管理體系、規范采掘設計、優化技術方案、優化施工工藝、提高技術人員業務素質以及創新能力為抓手,扎實推進科研項目的實施應用,發揮科技創新驅動力。
探索實踐 引進技術外力
該礦5號煤屬于自燃煤層,根據防滅火要求,必須進行巷道噴漿消除安全隱患,傳統混凝土噴漿工藝費用高,體積大,輔助運輸系統難以承擔大量的材料運輸,噴漿環境污染大。2021年經過考察調研引進“新型高韌性薄噴材料巷道圍巖防護封閉技術”,對系統巷道進行噴漿。
該噴漿材料強度高、粘結性強,施工高效、快捷、材料硬化快,用料少,月噴漿進度可達到300至400米。
該種噴漿技術延米費用相對于傳統混凝土噴漿工藝,延米節一千余元,截至今年5月底,全礦累計噴漿7600余米,可節省費用790余萬元。并將此材料推廣應用于井下風橋、閉墻、沿空留巷尾巷等進行試驗,封閉效果良好。
該礦還實踐探索了“深部卸壓”護巷技術,并首次在21313回撤巷施工深部預裂爆破工程,減小回采工作面動壓及煤柱集中應力系統對巷道的影響。

隨著礦井南一下山采區采掘活動逐漸向中深部轉移,原有支護形式已不能滿足目前安全生產需求。深孔預裂爆破卸壓技術通過對回撤巷頂板進行切斷,實現卸壓,降低采動應力對南一下山采區系統巷道的影響,避免下山采區系統巷道產生大變形,減少維修成本。
同時配備先進的鉆孔窺視圖像采集與處理技術,能對所有的觀測孔全方位、全柱面視頻錄制及后期成像。通過巷道表面位移觀測數據準確判定巷道圍巖的運動情況,分析圍巖是否進入穩定狀態,對項目實施效果進行分析和評價。
為解決三軟煤層巷道變形嚴重,反復維修的問題,在南一5號煤軌道下山、21511運、回兩巷開展多項試驗。將原幫部煤體使用的全長自鞏固錨桿更換為螺紋鋼錨桿,支護強度大幅提升的同時每月可節約支護費用30萬元-40萬元;在南一5號煤軌下擴幫維修段試驗新型“一孔兩用”的注漿錨桿(索)對幫部松軟煤體進行注漿加固,同時在21311輔助進風斜巷上平臺試驗底板注漿工藝,進一步控制巷道底鼓。
象山礦井近年來40多項科研項目中,“切頂卸壓沿空留巷技術”是韓城礦業公司一項重要的科研成果。在南一下山采區21307采面試驗取得成功后在南一下山采區3號煤推廣應用,2020年此項目獲得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陜西省科技廳科學技術二等獎等殊榮。
該技術的應用大幅減少了用工人數,實現了減人提效;巷道圍巖得到控制,巷道變形量變小,減少了巷道維修拉底工作量;減少了輔助運輸系統壓力;施工速度可滿足采面快速推進。
學以致用 增強創新內功
象山礦井以創新工作室為平臺,發揮“頭雁”效應,開展“技術攻關提素質 崗位練兵補短板”“勞模師帶徒”“工匠師帶徒”等主題活動,為優秀的技術人才搭建舞臺,積極調動崗位技術能手的創新能力,為安全生產儲備創新力量。

由勞動模范、技術大拿作為帶頭人,以“聚焦問題研對策,緊貼實踐練精兵”為主題,成立了生產、機電、通風三個技術攻關小組,通過考核選拔出專業技術骨干和高技能崗位能手作為小組成員。
技術小組每周針對近期各崗位在工作中出現的技術難題進行研究討論,在制定可行的技術改造措施后,分期分批進行實操演示教學,從而提升職工崗位操作水平。每月組織一次技術攻關小組現場討論會,通過展示各小組的技術攻關項目和成果,互相交流經驗,取長補短,提高崗位技術水平。
近年來,創新工作室先后在機電運輸、通風管理、生產技術等方面進行探討攻關,每年制定10項技術攻關項目,解決了制約礦井生產的多個重大技術瓶頸。在領頭人的帶領和示范下,象山礦井生產部室及區隊中,涌現了一批學歷高、有創新興趣、有科研成果的創新骨干,創新工作室研發實施的“液壓組合錨桿鉆機工作平臺”“盤根密封防噴器”“礦井下電機車硐室地面用集電弓的防觸電裝置”“礦井用無機繩絞車鋼絲繩的自動潤油裝置”等50多個項目先后獲得國家專利證書,其中“液壓組合錨桿鉆機工作平臺”在山西省部分礦井得到推廣和應用,此項技術的應用,每年為礦井節約生產成本約10萬元。
該礦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導,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圍繞生產實際,瞄準安全生產科技前沿,通過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制約和引領礦井發展的核心技術進行攻關研究,不斷提升內力,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推動企業安全生產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驅動、引領作用。
在內外因的共同作用下,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強大力量。(高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