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科技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王峰煤礦自2021年復工建設以來,堅持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科技引領”工程,讓科研工作、五小創新成果等作用于井巷、土建、機電安裝等工程中,并取得矚目成就。
理念引領
作為陜煤集團目前唯一一座在建礦井,如何建設“本質安全、高產高效、綠色環保、智能科技”礦井成為了王峰煤礦的重點課題。王峰煤礦總經理李偉濤說出了答案:“科技創新是賦能一流礦井建設的核心,只有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才能贏得未來發展優勢。”

為打造成為韓城礦區復雜地質條件下智能精準開采示范礦井的目標,該礦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設計理念,重點圍繞災害治理、地質保障、系統智能化等方面展現科技亮點。
與陜煤集團生態水泥智引公司簽訂“智能化建設”戰略合作協議,礦區“一張網”、礦井“一張圖”,數據“一朵云”,礦區“一平臺”,運營“一大腦”的模式,采用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和裝備,實現感知、互聯、分析、自學習、預測、決策、控制的智能系統,構建王峰煤礦基于復雜地質條件下的“端、管、云、邊、智”智能化示范架構體系,此項頂層設計方案已經通過專家評審。王峰煤礦將圍繞“行業標桿、國內一流”,不斷提升項目智能化水平與科技含量,實現“百年礦井、百年企業”這一戰略目標。
人才夯基
出生于1989年的崔寧平,畢業于西安石油大學安全工程專業,在復工建設初期就加入了王峰煤礦,主管通風安全工作。兩年來,他帶著自己的團隊,穿行在井巷建設的各個角落,解決了通風系統改造、監測監控系統融合升級等難題。

“每次引進新技術時,我都帶著團隊成員全程參與,技術應用的過程也是我們學習進步的過程。”崔寧平說。
在科技人才培養方面,該礦大膽啟用年輕職工到重要技術崗位任職,用項目建設培養技術管理人才、以科研攻關鍛煉隊伍素質;圍繞對外產、學、研結合,聯合攻關重大難題,對內樹立礦井是技術創新主體,激發全員創新意識的工作思路;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制定科技管理、收入分配、職稱晉升、人才培養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地,成為王峰煤礦筑好人才“蓄水池”的重要舉措。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建礦期間采礦專業博士生曹新奇、“陜西省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領銜人王江華等技術“大咖”紛紛加盟,“‘一超三治三提升’災害治理實踐”科研工作室;“巖巷高效掘進綜合技術研究與應用”技術攻關小組相繼成立,人均年齡不超過33歲的頂端科研技術力量在王峰煤礦全面迸發。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王峰人”以科技賦能發展,創新決勝未來的決心,在項目建設的舞臺上揮灑著熱血,他們用青春書寫著現代化礦井高質量建設的每一頁。
成果矚目
“從智能化礦井設計到引進行業前沿技術、裝備,每一步都在為打造‘四化’礦井而夯實基礎。”王峰煤礦總工程師曹新奇說。

新技術攻堅災害治理。王峰煤礦首采區瓦斯治理項目是保障順利投產的關鍵工程,在韓城礦業與陜西省煤層氣深度合作下,根據分析煤層賦存特點,確立了“L”型鉆井水平段壓裂預抽方案,通過科技創新,最終形成了“井上+井下”聯合立體式預抽的瓦斯治理與利用新模式,填補了陜煤高變質構造軟煤煤層氣開發的技術空白。
井巷工程難度大、工期長,是制約全礦井建設工期的關鍵工程。如何有效提高單進水平,縮短建設工期成為該礦重點任務。為此,該礦經過充分調研,決定引進TBM硬巖掘進機,在與陜煤建設集團王峰項目部和廠家的通力配合下,實現了30天完成整機下運、安裝及調試,6月8日順利始發,時效創陜煤集團最新紀錄,這也為王峰煤礦井巷工程建設按下了快進鍵。
此外,35kV變電站、壓風機房、副立井提升系統、井下中央變電所、井下中央水泵房安裝工程全部完成,形成了永久供電、永久壓風、永久提升、永久排水系統。一個個項目的順利落地,王峰煤礦正揮舞著科技創新之翼,以新的姿態御風騰飛。(李瓊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