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煤韓城礦業公司桑樹坪二號井在科技創新方面持續發力,近幾年,先后在本煤層氣動定向鉆孔程控技術研究、端頭超高支架和超前支架、智慧化礦區建設方面取得了實質效果,有力推進了安全生產工作。該礦高度重視科研攻關項目,成立了由礦領導牽頭的10個研發團隊,每個項目都明確了項目負責人、項目落實人以及具體執行人,保證項目的有序推進。
科研助力破解發展難題
該礦3號煤層屬于典型碎軟煤層,具有強度低、遇水破碎、穩定性差等特點,采用常規回轉鉆進工藝施工本煤層瓦斯抽放鉆孔時,存在鉆孔軌跡不可控、成孔率低、塌孔卡鉆掉鉆等問題,制約煤礦瓦斯治理和生產接替。為探索解決瓦斯治理難題,該礦與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鉆探技術與裝備分院合作開展煤層氣動定向鉆孔成孔技術研究,成立技術攻關團隊。針對煤礦地層條件及巷道條件特點,技術團隊開展了氣動定向裝備適配性選型、鉆具組合改良、全孔段篩管護孔技術及除塵方法等一系列研究,通過不斷總結施工經驗,優化組織管理,減少輔助時間,及時解決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目前,累計完成41個本煤層定向鉆孔,深度200米以上,最大孔深280米,累計進尺8233米,成孔率100%。為實現精準瓦斯治理,消除抽采空白帶,提供了技術支撐和安全保障。氣動定向鉆進技術解決了碎軟煤層長距離鉆孔成孔難題,實現了瓦斯超前、精準抽采治理,有效緩解了掘、抽矛盾,為煤礦安全高效生產提供了技術保障,為韓城礦區瓦斯治理提供了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
自主創新促進安全高效
該礦由于特殊的煤層地質情況,一直采用放頂煤工藝,在回采期間需要在兩個順槽超前部分起底打木垛配合單體π型梁進行超前支護。起底和打木垛需要投入設備,并且屬于高空作業,造成了諸多安全隱患,不利于安全管理。為解決這一難題,該礦成立了科研攻關小組,與陜煤研究院、沈陽天安公司合作,成立了聯合開發研究團隊。經過長期的攻關、方案論證、現場調研,完成了端頭超高支架和超前支架的制造;同時為確保特殊設備使用正常,該礦還專門組織10多人赴山西陽泉市上社二景煤礦公司開展為期1個月的跟班作業對標學習;設備到礦后又組織操作人員地面組裝調試、地面操作培訓,反復進行實訓操作,通過一系列的舉措,確保了目前這套裝備的順利使用。超高端頭超前支架的投入使用,采面的機械化水平進一步得到了提高,采面作業人員投入大大減少,同時降低了職工的勞動強度,為充分釋放產能打下了基礎。
智慧賦能打造智慧化園區

該礦智慧園區項目依托工業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將信息技術與園區現代管理進行數據連接和深度融合,將WIFI6無線網絡覆蓋、門禁閘機管理等業務子系統整合在一起,形成了集監控、預警、診斷、分析為一體的可視化管理平臺,推動生產、科研、安防服務等各方面工作智慧化高效運行。利用電腦終端,能輕松觀察整個礦區的實時畫面,這便是一體化球型鷹眼全景跟蹤攝像機所賦予的功能。相較于傳統的監控系統安裝調試繁瑣、人工成本高等問題,全景鷹眼系統,不僅可覆蓋全礦區,又能捕捉細節,可有效對各區域實行實時監控,整個安防監控系統的重點在于對人員、車輛、物品、產線、實驗室等的實時監控,防患于未然。鷹眼全景跟蹤攝像機除實現視頻監控實時預覽外,還集視圖預覽、云臺及視頻參數控制、AR實景地圖等眾多功能于一體,為企業地面安全管控提供了有效保障。(王韓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