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煤炭市場下行、供需轉弱、價格承壓等諸多因素影響,降本增效如何從“紙上”落到“賬上”,將“降本清單”轉化為“增盈賬單”?
“提質、穩增是關鍵要素。”紅柳林礦業公司堅持過“緊日子”的思想,抓生產經營降本節流,用營銷思維增效開源。今年7月份,該公司對超百項全面預算管理指標進行重新梳理,細化各層級成本管控指標,依托財務成本管控輔助系統,通過動態跟蹤、對比分析、成本預警,及時優化成本控制措施,科學合理把控成本。

如何進一步拓展降本增效空間?該公司著眼于新技術、新工藝等生產要素降成本,通過強化生產運行、優化工藝流程實現降本增效。在15218綜采工作面回采期間,積極推廣大采高工作面窄煤柱及巷道圍巖綜合控制新技術,實現增產、增效“雙重”目標,新增煤炭產量13余萬噸,新增直接經濟效益3000余萬元;邊角煤水力抽采技術落地實施,實現新增回采煤炭資源21.84萬噸;通過開展礦井主運輸系統提能增效工程,額定帶速達到4.5m/s運行,運量滿足20.0Mt/a生產能力需求……

“以成套數智化裝備淘汰、撤換生產環節高能耗、高油耗、高電耗設備設施,是我們實現可持續降本增效的關鍵舉措。”該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常波峰說。今年,該公司掘進運輸系統首次應用大功率永磁變頻調速一體機,新設備穩定可靠,設備故障率同比下降65%,大幅降低了設備維修成本。智能化綜采工作面AI+視頻融合系統、智能平煤流控制系統等智能化系統的推廣應用,實現復雜地質條件下煤炭資源的精準、高效開采。
從大處著眼,也從小處入手。修舊利廢“小舉措”實現了降本增效“大作為”。走進該公司機電修理廠,可以看到置物架上整齊碼放著各種廢舊材料,這些都是該公司職工眼里的“香餑餑”。經過切割、焊接、打磨,一件件井下回收的“鐵疙瘩”變廢為寶。

今年以來,該公司深入挖掘職工創新潛力,鼓勵職工立足崗位開展“五小”創新、修舊利廢活動,綜采三隊采煤機頂護蓋清煤裝置、膠運巷自動除塵噴霧裝置等創新項目在井下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成效;選運隊升級改造后的磁選機,介耗指標由1.12kg/t降至0.54kg/t;機電修理廠打造的返修配建試驗臺投入檢修使用,每個月節約材料費用上萬元。截至目前,該公司今年累計完成創新項目544項。其中“紅柳林煤礦大采高工作面8.5米煤柱及巷道圍巖綜合控制技術研究”項目取得首次成功實踐,創造經濟效益1.07億元,經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鑒定,科技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如今,降本增效已成為該公司中心工作的關鍵詞。“要在持續推動落實戰略成本、制度成本、企業成本、產品成本‘四位一體’大成本分級管理體系基礎上,構建成本與效益聯動機制,以降本增效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該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宏說。(李波 秦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