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澄合礦業公司敢于創新、勇于變革,始終注重抓好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在高質量發展的賽場上奮起直追、力爭超越,一批原創性、標志性的創新成果競相涌現,推動企業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創新平臺打造發展引擎

科技引領、創新驅動。該公司以雙碳雙控、災害治理、系統優化、智慧礦山建設為主攻方向,不斷拓展科技攻關廣度和深度,持續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全面實施全員崗位創新。
“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張蕾創新工作室”“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李磊工作室”“渭北復雜地質條件下瓦斯防治實驗室”……該公司以職工創新工作室、實操培訓基地為載體,兩年來,累計創建各類創新工作室13個,先后破解裝載機機尾閉鎖、綜掘機滑靴優化改造、風門主動防護、移動變電站三相不平衡等各類技術瓶頸百余項。

在該公司召開的第一屆“十大技術攻關”評選活動中,各條戰線上的技術尖兵帶著攻關項目走上講臺,“巷道臨時支護強度提升”“自燃煤層放頂煤開采孤島工作面防滅火技術”“超前物探精細化探查研究”,12個技術攻關項目紛紛登場,各單位主動找難點、全力解難題的自主創新攻關精神被充分激發。與此同時,實行“四榜掛帥”揭榜模式,每季度從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崗位創新三個層面評選“創新之星”,年度評選“澄合十大管理創新之星暨創新項目”,積極推進創新管理融入生產經營全過程,破解企業發展難題、提升創新管理水平。
人才培育解鎖發展密碼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該公司始終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優勢是第一優勢”的理念,將項目研發與人才培養相結合,將技術理論與現場管理相結合,讓更多技術人員參與到科技項目創新中來。
按照“內學管理、外學技術”的對標學習模式,該公司組織科技人員赴寧夏棗泉學習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經驗,不斷開闊科技工作管理視野思路。構建“多元化、多內容、多形式”的“三多”綜合培訓模式,先后開展智能化礦井建設、矸石充填采煤技術研究與應用、地熱能利用技術、秦創原科技型企業財稅業務等專題知識講座10余場。加大“師帶徒”“五小”創新評比、知識產權管理、專利申報力度,為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選拔人才提供了通道。

“我們積極組織開展瓦斯檢查工、礦山救護工、礦山測量工等技能大賽。兩年來,累計評選出首席技師10名,技術能手5名,獲得國家職業技能大賽二等獎1名,優秀獎3名。”據該公司人力資源部主管劉引娣介紹,公司還將持續開展首席技術專家評選活動,健全量化以能力和貢獻為導向的人才業績考核評價、技術技能等級評定、薪酬激勵分配等管理機制,不斷加大科技創新人才的培育力度。
營造環境提升創新效能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必須解好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方程。”該公司科技部部長許迎現表示,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推動全員創新創效,再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公司不斷健全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破解技術瓶頸難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注重人才自主培養、健全管理考核制度、營造良好科技創新氛圍,形成了“四圍四為”科技創新管理思路,釋放出的新動能和新活力不斷迸發涌流。
在濃厚的創新氛圍中,在這片創新熱土上,澄合人深耕勤種,結出碩果累累。兩年來,“智慧礦井、智慧礦區”建設邁出重要步伐,該公司累計建成智能化工作面3個、快速掘進系統4個,采煤面月產最高達到18萬噸,掘進面月進最高達到541米;完成“奧灰承壓區域井下長距離注漿管路輸送技術”“井下快速凝結材料試驗與應用”“煤塵—瓦斯協同控制機理及應用”“澄合礦區東區地溫異常探查及熱害防治技術研究”等多項“卡脖子”災害治理關鍵技術研究;5項技術研究項目分別獲得中國安全生產協會、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一等獎和二等獎,6項“五小”創新項目分別獲得煤炭工業協會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企業榮獲“陜西省創新發展先進企業”稱號。(陳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