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澄合礦業山陽煤礦公司不斷加速“科技創新”步伐,通過完善創新體系,加大科創投入,分別從機制推動、平臺搭建、全員創新、培育人才等方面著手,不斷激發企業科技創新內生動力,著力推動科技與安全生產深度融合,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據統計,上半年,該公司完成科技項目12項,自主完成小改小革 137 項,榮獲國家專利14項,其中實用新型專利14項。

點亮創新“引路燈”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該公司以打造“實用型”“創新型”“精品型”標準化系統為載體,以“四個有利于”為最終目的,分別制定了科技創新體系機制、考評獎懲機制、全員創新激勵政策、勞模工作室平臺優勢,健全科技創新管理體系,修訂完善管理制度,督促各項科技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該公司以“1455”科技創新體系為支撐,圍繞安全、生產、經營等創新需要,健全完善創新激勵配套制度,依托“技能大師工作室”“山陽大講堂”“創客聯盟”“創客達人”“山陽匠人”評選和技術員“四個一”達標考核等創新平臺和載體,全面發揮創新示范帶動作用。

打造創新“主陣地”
創新是一個企業進步的靈魂,更是發展之基礎。該公司以工作室為依托,培養創新型人才,通過建立李磊技能大師工作室、創客聯盟基地,圍繞礦井安全生產技術難題,開展大項技能攻關,鼓勵職工工作之余小改小革,兩個工作室先后攻克綜掘機技術難題9個,為企業節約資金200余萬元。該公司還持續推進師徒同臺競技、“創客達人”“山陽匠人”創新項目評選活動,積極開展主提升司機技能比武、小絞車司機競賽活動,實行“亮項目、亮名次、亮形象”三亮激勵措施,激發全員創新創效活力。該公司先后涌現出了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陜煤集團勞模工匠、十大杰出青年等一大批先進典型。
該公司充分發揮李磊技能大師工作室、創客聯盟基地的作用,注重探索全員創新創效內嵌生產經營管理的方法途徑,認真總結創新中便于操作、適合推廣的好做法、好經驗,將創新工作室融入安全生產一線當中,保障礦井安全高效發展。同時,還利用內部優勢資源,將懂技術、有經驗的技能大師、創新達人為新職工定期舉辦技能培訓班、專題講座進行講技術、傳經驗,把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融入工作當中。

激活創新“新引擎”
創新無大小,能用就是寶。該公司黨委不斷解放思想,鼓勵員工集思廣益,開展崗位技術小改小革,從點滴做起,培育了一支素質高、業務精、能力強的創新人才隊伍。該公司建立全員自主創新領導小組,結合生產實際和創新技術特點,確定創新項目,及時將技術革新成果運用于生產實踐中。由李磊命名的“李磊綜掘機滑靴裝置”“轉載機機尾閉鎖裝置”,卜熊飛發明的“風門限高限寬裝置”等創新項目在礦井安全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徹底消除了綜掘機機尾掉道,損壞滑車以及礦車損壞風門的現象,為企業節省了安全生產費用;探放水隊承擔著礦井工作面的排水工作,為了防止采煤、掘進工作面出水等現象,造成透水后果。由該公司探放水隊技術員劉金歌潛心研究的多功能注漿炮頭,在水泥注漿合黃泥互換注漿時,不用拆卸注漿炮頭,可直接填注輔助材料,解了探放水工作的燃眉之急,大大節省了人工,提高了施工效率。(張捷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