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而抬頭,時而彎腰,時而旋轉,時而在空中劃一道優美的弧線,伴隨著一串耀眼的電焊火花在空中飛舞,工件便嚴絲合縫地焊接在一起,一個焊接點僅需6秒便一氣呵成。這便是黃陵礦業二號煤礦機修車間“新員工”——自動焊接“機器人”工作時的畫面。

近日,在該礦機修車間,智能焊接機器人安裝調試工作順利結束,正式“上崗”作業。這是該礦繼輸煤線路軌道巡檢機器人、井下變電所輪式機器人之后,再次引進裝備的具有智能焊接功能全新型號機器人。整個機器人由焊槍、機械臂、清槍站、變位機組成,外觀為垂直多關節形態,具有工作速度快、定位精度高、加工質量優等特點。它的成功應用,解決了礦井大型工件的組型焊接問題,填補了黃陵礦區機械制造設備智能化裝備的空白,標志著礦井機械生產加工已由依賴人工到機械化、再到人工智能化的深刻轉變。
電焊工段德華是車間里的焊接大拿,對于這個“搶飯碗”的新家伙,他并沒有反感,反而很是激動。只見他手持遙控器,輕輕撥動按鈕,接到指令的機器人隨即開始焊接作業。
“以前焊接作業時,要佩戴好厚重的防護用品,一手護罩,一手焊槍,彎腰蹲在地上,一干就是將近一個多小時,腰都直不起來。”段德華告訴筆者,焊接機器人的“加盟”徹底的解放了勞動力,如今他站在一旁,手拿遙控器,輕輕松松就可以完成焊接任務。
除了降低勞動強度外,在工作效率和焊接質量上,焊接機器人相比人工焊接具有明顯優勢。

“只要給機器人設定好焊接參數和運動軌跡,輕輕按動按鈕,它就會自動尋位、焊接、清理焊槍,并且精確重復焊接動作。原來需要30分鐘焊接完成的工件,現在僅需五六分鐘即可完成,工作效率比人工提高7倍。”該車間主任周小明說。
據介紹,配置了高回轉小電機的機器人機械手臂輕盈靈活、焊接速度明顯加快。通過使用高輸出扭矩,增加機器人機械手臂腕部負載能力,擴大了抓握工件的形狀選擇范圍,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此外,焊接機器人焊接時,每個焊縫的焊接參數精準設定,避免了焊接電流、電壓波動,焊接過程均勻穩定,焊接質量自然有所保障。
“這臺機器人主要用于礦井電纜鉤、吊具等物件的焊接作業,它的投用既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又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讓職工嘗到了智能化建設的甜頭。”該礦副總經理楊波介紹,下一步該礦堅持聚智創新、加快智能化設備的引進投入,不斷提升裝備的智能化水平,為礦井智能化轉型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楊新亞 吳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