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蒲白礦業公司這顆鑲嵌于渭北黑腰帶上的明珠來說,科技創新一直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貼身法寶”。一季度掘進日平均開拓進尺11.7米,日平均出產原煤45000噸,產銷實現兩平衡,利潤同比上浮10%,這些承擔著蒲白礦業力量和速度的鮮活數字,就是對蒲白礦業科技創新助推高質量發展最好的注釋。

科技先行助力快速掘進掘出“金豆豆”
對于每一名煤礦人來說,生產接續那絕對是硬杠杠的重點,而掘進進尺的質量和速度那更是保證生產接續的重中之重。而對于2021年才打響“頭炮”的蒲白煤礦運營公司快速掘進隊來說,如何提升快掘率,那是窩在心頭沉甸甸的問號。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干得好不好,掘進成績就是記錄簿,保質保量超額完成進尺,那就是榮譽和獎勵……”道理雖然簡單,但提升掘進率可不是簡單的數字遞增,掘進巷道地質多變、人員素質不足等問題直接就攔在眼前,看著每天龜行般提升的掘進率,煤礦運營人不但急在了心里、更急在了臉上,怎么干?做好這個“考卷”迫在眉睫,“思想一變天地寬”,該公司以科技創新為武器,生產部、機電部通過“三徑”匹配驗算,對掘錨一體機上的鉆箱、鉆座、鉆桿、鉆頭進行優化,將錨桿的平絲改為長絲,平口改為楔形口,實現打鉆速度、拆卸速度的“雙提升”,支護工效較前期提高一倍。同時,將皮帶通信裝置與運錨機通信裝置進行聯動,改變了需要人走動傳話的方式,提高了勞動工效。截止目前,該隊累計技術改革大小42項,使快速掘進系統的性能得到充分發揮,創造了快掘提速新速度。4.1米、5.6米、8.8米、11.2米……這組攀升數據就是不但是對科技創新出成果最好的詮釋,還使該隊成員拿到了掘進獎勵,挖出了屬于自己的“金豆豆”。

智能化設備拔出效益“金苗苗”
走進蒲白建新煤化公司主斜井皮帶運輸機房,一眼就能看到一個長500mm、寬200mm、高250mm、重20kg的藍色“小精靈”在巷道里時走時停,閃爍著兩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在不停地觀察。這是該公司的智能巡檢機器人在“忘我”工作。可別小瞧了這個“小精靈”,這個“小精靈”不但具有實時采集、儲存、傳送現場圖像、聲音、煙霧、甲烷等數據的功能,還可通過數據分析,準確判斷設備運行狀態,實現24小時自動巡檢。設備好不好,和它競賽的職工最有發言權。“以前,我們每班都要安排人對皮帶進行巡檢,1800余米的皮帶一趟下來,不僅得一個多小時,而且由于路面不平、光線不好、每個人經驗不同等原因,存在巡檢不到位、發現問題不及時的現象。現在有了巡檢機器人,不僅這些問題都解決了,富余的人員也可以安排到其它崗位,進一步實現了減員提效的目的,為我們隊上節約了人力成本,可謂是我們的金苗苗……”該公司皮帶隊班長常建說到。
對于已經實現安全生產十八周年的蒲白西固煤業公司來說,科技創新,不僅僅是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也是重頭戲,在安全管理中,西固煤業重點對制度建設、內部管理、業務流程等方面進行查漏補缺,要求各部門在管理制度的落地上、技術措施的執行上以及臨時性重點工作安排上,都要突出好理解、易操作,便于職工操作和執行。“根據上周發現問題,本周我們重點抓好人的安全行為和規范操作。”該公司安檢科主管張輝除對上周查處“三違”進行通報的同時,還重點對風險隱患進行及時分析,督促各班組長作出預判。在安全管理中,該公司嚴格實施“以小見大”的安全管理創新模式,每天不但由班組長對作業環境進行預判,還重點要求班組長進行環境確認,“讓一線的兵頭將尾管好一線”,已成為該公司的一句時髦話。
對于蒲白礦業公司這個六十多年的老煤企來說,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絕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轉化成效益的“真招”,無論是建新煤化的無人裝車系統,還是建莊礦業的集調度總控,運輸、洗選、快速裝車和地面35kV變電站分控于一體的“1+N”智能管控模式,還有物資供應公司的智能物資供應網建設等等,都成了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香餑餑”,在奮力“十四五”的征程中,蒲白礦業公司將繼續用好科技創新這個點石成金的“法寶”,持續為高質量發展加油給力。(王西貝 姚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