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澄合礦業百良公司將“四種經營理念”深度融入礦井生產經營全鏈條,通過強管理、提質效、增效益等多維度發力,積極挖掘降本“金點子”,制定增效“硬措施”,真正將理念轉化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取得了顯著的降本增效成果。

該公司高度重視思想引領在降本增效工作中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強化形勢政策教育,充分利用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多種載體,廣泛組織開展“四種經營理念”全員大學習大討論活動。通過這一系列舉措,引導全員深刻理解降本增效的重要性與緊迫性,聚焦生產經營各環節的成本管控痛點、難點問題,積極獻計獻策,營造出“人人關心成本、人人參與降本”的良好氛圍。
在日常運營管理中,該公司從細節抓起,讓“小節約”匯聚成“大效益”。全面推行無紙化辦公,建立辦公用品循環使用機制,辦公用品使用量較去年同期減少15%;針對用電成本較高的問題,在供電線路上安裝無功補償裝置,提高了電能利用率;同時,嚴格執行錯峰用電制度,將年高峰用電率從33%降低至25%,顯著降低了電費支出;積極開展礦區用水管道自主改造工程,在提升用水效率的同時降低了污水排放成本,著力打造綠色低碳資源利用模式,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

“以往閑置或待報廢的舊設備和零配件,成了爭相利用的寶貴資源。現在,大家主動琢磨檢修廢舊物資,想方設法把‘無用之物’變成‘可用之材’。”該公司生產服務中心主任楊建國的這番話,道出了該公司在修舊利廢方面的顯著變化。
為確保開源與節流并舉,該公司堅持“修舊就是降本,利廢就是創效”的原則,開啟“設備維修再使用、配件拆解再利用、設備改造再投入”的循環利用模式。為提升修舊利廢工作的質量和效率,該公司加大對作業人員的技能培訓和激勵力度,組織新老員工進行“一對一”教學,由經驗豐富的老員工向新員工講解修復工藝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項;對在修舊利廢工作中成效突出的職工給予精神與物質獎勵。通過這些舉措,讓設備配件的重復利用成為工作常態。今年,該公司通過實施42項修舊利廢項目,累計節約成本并創效超過180萬元。
在降本增效工作中,該公司不僅注重傳統手段的深化,更積極運用智能化技術,拓展多元創效渠道。通過智能BI(商業智能)系統,對“完全成本”“資產負債”“產銷結構”等關鍵經營數據進行可視化展示與深度分析,快速洞察成本增幅的關鍵因素,精準定位降本空間,為管理層制定科學決策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

三季度以來,該公司組織完成礦區道路修補、斜井護欄維修、衛生間改造、護坡加固等多個小型工程項目,減少外委成本投入約6萬元;積極開拓水煤泥等煤炭副產品的銷售新途徑,實現了約2.2萬元的額外收入;在物資采購過程中嚴格把控,通過精細談判有效降低了采購成本,創造了8.89萬元的經濟效益;緊盯國家各項惠企政策“紅利”,提前做好稅務籌劃工作,充分享受減稅降費優惠,直接創效36.9萬元,同時積極爭取政府補助資金35萬元,進一步增厚了利潤。
“通過智能分析,我們發現在精采細采、煤質管控、全員創新創效、項目優化投資等方面還存在提升空間。下一步,將繼續強化煤炭精采細采、動態檢查和創新創效激勵考核,優化項目方案和工程過程管理,真正將‘降’字貫穿到底,將‘增’字落到實處。”該公司駐礦財務資產部部長黃浩表示。(杜海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