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曹家灘,百米井下膠帶機的煤流伴著熱浪奔涌翻騰。陜煤曹家灘礦業公司膠帶運輸隊檢修聯巷內,一場以“四種經營理念”為號角、向廢舊物資要效益的攻堅戰役,隨著皮帶轉動有力推進。
技術員路進每日穿梭于幽深運輸巷,敏銳審視每個運轉節點。這天,角落里堆積的廢舊皮帶掃煤器入了他的眼。這些因膠條磨禿、支架變形或連接件損壞而“退役”的清潔設備,像墻邊蒙塵的黑色戰戟般沉默著。“膠條耗盡、支架微彎就得整套報廢?”路進俯身撿起一個,手指撫過磨損的橡膠刮片,眉頭緊鎖,隨后挑了幾件有代表性的“廢品”帶上地面。

技術員路進每日穿梭于運輸巷,他在巡檢時注意到角落堆積的廢舊皮帶掃煤器——這些因膠條磨損、支架變形“退役”的設備,如同蒙塵的“黑色戰戟”靜默佇立?!澳z條耗盡、支架微彎就得整套報廢?”他俯身撿起樣品,眉頭緊鎖?;氐絽^隊,路進立即召集骨干,指著月度材料報表上顯眼的掃煤器使用數據說:“成本壓力如同皮帶上的煤矸石,這些‘舊掃帚’就是突破口!”他拿起變形支架分析:“主體鋼構完好,至少七成可重新利用!”
行動迅速展開。路進與檢修班長栗超在車間開辟“掃煤器再生線”,制定解體、除銹、液壓千斤頂校準支架、更換高耐磨橡膠刮板、螺栓緊固測試等精密流程。栗超用液壓扳手卸下銹蝕螺栓,精心打磨變形支架,將新刮板嵌入卡槽:“關鍵在角度,成敗在貼合!”經反復調試,修復后的掃煤器刮煤力度均勻、密封嚴密,清掃效果接近新品。短短數周,團隊修復掃煤器10余套,節約采購成本超3萬元,廢料堆逐漸縮小。

路進的創新未止于此。一次巡檢中,庫房內堆積的廢舊橡膠刮板邊角料引發新思考。他問技術骨干馬保軍:“這些極其耐磨的橡膠邊角料,難道只能等著回爐嗎?”馬保軍拿著堅韌的膠塊掂量著說:“井下小型設備對防撞緩沖的需求很大,把它們切割成標準塊,鉆孔固定,不就是現成的緩沖墊嗎?”路進眼睛一亮:“好主意!馬上試制!”方案迅速實施,耐沖擊、抗撕裂的定制緩沖墊被批量生產出來,安裝在破碎機、振動篩的關鍵部位,默默承受沖擊,還節省了一筆額外開支。
如今,修復后的掃煤器在千米巷道中高效運轉,將皮帶殘煤清掃干凈;邊角料改造的緩沖墊穩穩保護設備。路進與同事們用巧思和實干,在平凡崗位上持續挖掘降本增效的價值,讓“舊掃帚”掃出了“新效益”。(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