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澄合礦業公司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精耕細作,以一套“育才有道、激勵有方、護才有度”的組合拳,讓干部職工隊伍活力涌流、干事熱情燃燒、歸屬感倍增,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能。
隊伍“吐故納新”:新鮮血液激活一池春水

“從最初的陌生忐忑,到現在的融入適應,在這里,我感受到了同事們不畏艱難、勇于擔當的工作作風,也更加堅定了扎根煤礦、奉獻青春的決心……”近日,在該公司新入職大學生座談會上,優秀大學生代表分享了入職以來的工作體會與成長感悟。大家圍繞公司人才招聘、培養和職業發展等方面展開熱烈討論,提出優化人才培養機制、強化創新激勵措施、激發員工內在潛力等建議。
今年,該公司持續推進人力資源優化,夯實隊伍建設根基,嚴格落實精準招錄機制,嚴把人員入口關,成功吸納78名高校畢業生、621名一線技能操作工充實至一線崗位,為職工隊伍注入“青春活力”,隊伍平均年齡、技術崗位持證率分別下降3歲、提升8%;暢通市場化退出通道,對159名不符合崗位要求的人員依法解除勞動關系;遵循“只出不進、只退不補”的精簡原則,各級本部人員縮減11%,一線力量占比同步提升5個百分點,讓各級本部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及工勤崗位人員輕裝上陣,生產節奏顯著提速,工作效率穩步提升。
激勵“獎優罰劣”:薪酬杠桿撬動干事熱情

“現在下井多干1個班,比以前多掙200塊,誰還愿意磨洋工?”所屬百良公司綜采隊的王師傅說,“真金白銀的傾斜,讓我們一線職工腰桿更硬、干勁更足。”
該公司持續優化全員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推行考核結果階梯式分布機制,堅決摒棄平均主義,徹底打破傳統“大鍋飯”分配模式。ABCD四檔考核體系,宛如一把刻度精準的“量能標尺”。A檔嚴格控制在20%以內,讓佼佼者“站出來”;D檔比例不低于5%,讓懈怠者“醒過來”。同時,整合各類現有考核與抵押兌現機制,統一納入全員績效考核與差異化分配體系,持續提高績效考核工資占比,目前占比已高達70.58%。
深化公司本部績效考核管理,構建企業、部門、個人三個層面的立體式考核體系。其中,公司本部中層管理人員月度績效差異率達16.25%;一般工作人員差異率達26.58%。差異差距拉開的背后,是“多勞多得”理念的落地生根,“干好干壞大不一樣”已成為常態。采掘一線更成了“香餑餑”,工資基數同比提高10%,人均每月增收1000元,出勤率從82%提升至91%。
成長保障“雙護航”:讓職工有奔頭更有甜頭

該公司持續推進員工素質提升培訓,今年以來,公司和礦井兩級共開展培訓252期,覆蓋 9459人次,宛如一場“及時雨”,為職工技能提升鋪就了“快車道”。遠程教育網累計21.7萬小時的學習記錄,見證著職工“碎片化時間充電”的熱潮。
所屬西卓煤礦創新實施《技能人員晉升管理辦法》,著力打破傳統依賴技能津貼的激勵模式,構建從技能一級至五級的崗位晉升路徑。該辦法建立起“技能提升——等級晉升——待遇提高”的閉環激勵機制,確保薪酬與技能等級緊密相關,有效激勵技能人才成長。電焊工李師傅從三級崗升至四級后,月薪多拿 800 元,“練技術有盼頭,漲工資有奔頭”成了一線職工的口頭禪。這一機制打破了技能人才職業發展與待遇提升的雙重瓶頸,激發了職工鉆研技術、崗位建功的主動性。與此同時,職業健康體檢、健康知識“進企業”培訓、急救技能比武等一系列活動落地開展,更是把“關愛”二字融入細節,讓職工直呼“暖心”。
如今,在澄合礦業,職工成長有通道,干活有勁頭,日子有奔頭。這些扎實有效的舉措,如同定海神針,讓隊伍穩如磐石,心氣更順。未來,該公司將持續做優做精人力資源這塊“蛋糕”,推動人才紅利持續釋放,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添薪加力。(趙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