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身邊的大國工匠、陜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公司首席技師……近年來,曹家灘礦業公司通風維護區聚焦專業化人才管理、崗位技能提升、一崗多能等人才培養實招硬招,交出了一張張亮眼的成績單。揭秘背后,一幅“千里馬”競相奔騰的畫卷徐徐展開,成為推動該公司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

精準育才增添“動力源”
據了解,該公司通風維護區致力于搭建“育才用才”新高地,積蓄“提質增效”新動能,人才隊伍結構持續優化,高素質人才比例持續提高。“95后”技術員張楊程就是一個典型代表。2019年入職之時,他就奮戰在工作面回撤一線,盯現場、測氣體、查隱患、保落實,乘著公司三個提升年活動的東風,他成功脫穎而出,走上了管理人員崗位。
“近年來,這樣的典型不勝枚舉。”該隊黨支部書記黃濤表示,“對評價為‘優秀’的技術人才,將優先納入人才干部儲備庫,堅持以事擇人、人崗相適。對待優秀人才,我們敢于打破壁壘,使用工資分配激勵機制,及時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讓他們在礦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好作用。”
“以師帶徒”是該公司通風維護區在人才接續培養,傳幫帶新的重要舉措,通過進一步完善師帶徒約束與激勵機制,明確師傅帶徒、徒弟出師的標準,確保每名新工都有一名經驗豐富的師傅作為他職業生涯的領路人,幫助新職工快速成長成才。同時,該隊堅持把一線鍛煉作為年輕人才成長的“練兵場”,采取“基層一線歷練、關鍵崗位鍛煉、多崗交流磨煉”的方式,助其快速成長。

平臺育才打造“新引擎”
發展之要,惟在得人。面對人才隊伍在智能化建設和經營發展中存在的短板不足,該隊大力實施“全員素質提升”計劃,以“鼓勵科技創新,提高勞動效率”為目標,堅持職工工資增長與降本增效、科技創新、零三違目標同升降,借助小改小革、金點子征集等方式,為礦井智能化升級和轉型發展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撐和技術保障。
此外,該公司通風維護區以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各工種實訓基地為載體,常態化開展職工技術比武、技能小課堂、崗位實操競賽等活動,為更多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搭建平臺。同時定期開展全員創新成果評比,對創效技術強、產生效益大、推廣價值高的成果負責人進行獎勵。團隊自主設計的“一種風門防撞聯動裝置”“一種瓦斯傳感器標校桿”等10余項創新項目獲得專利證書,先后攻克了礦井粉塵防治技術難題3項,推動礦井高產高效、本質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努力為綠色礦井建設注入新質動能。
“通過打造育才用才新高地,我們營造了講文憑更講水平、看職稱更看稱職、比貢獻更比奉獻的良好氛圍,讓人才各司其職、各得其所、各展其長,踐行著‘人人皆能成才、人人皆能出彩’的承諾。”該公司通風維護區區長樊龍說道。(張嘉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