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今年以來,陜煤澄合礦業煤機公司堅持把集團“四種經營理念”落實到具體工作的實踐全過程,在深耕“五小”創新(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上持續發力,通過機制牽引、一線發力、成果轉化,讓創新活力在生產現場充分涌流,累計形成實用成果12項,有效提升了經營效益附加值,為企業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撐。

聚焦痛點,讓創新扎根生產一線。該公司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鼓勵職工從設備運維、工藝優化、安全防護等日常環節找課題。綜采修理車間針對液壓支架橫梁維修工作量大和效率低的問題,由車間技術骨干帶頭人組建攻堅小組,精心設計出“液壓支架橫梁整修輔助工裝”,運用液壓千斤頂和工裝的剛性約束對液壓支架橫梁方形開口進行精準整形,確保橫梁質量與安全性能可靠,即提升了工時效率、又降低了勞動強度。此類源于生產現場的技術創新成果占比超80%,切實破解了10項生產瓶頸。

機制護航,讓巧思轉化為生產力。該公司通過實施“三級聯動”創新管理體系,在車間班組設“金點子”收集員,車間定期整理收集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公司每半年組織職工“五小”技術創新成果評審。以創新成果轉化生產效益為落腳點,對評選為優秀技術創新成果項目的給予每人500-1000元獎勵。同時還制作優秀創新成果宣傳牌板,在各車間生產現場進行巡回展示,通過廣泛宣傳推動成果共享,激勵更多職工開展崗位創新創效。目前已有8項成果在公司5個生產車間推廣應用。
全員參與,讓創新成為自覺行動。該公司通過搭建“黨員崗位創新競技”“師徒結對攻關”等平臺,進一步激發黨員職工參與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并將創新指標納入車間、班組、崗位考核范圍。針對一線職工技能短板,充分發揮“澄合工匠創新工作室”和首席技師的自主優勢,由技術骨干向身邊職工“一對一”傳授改良思路和工具使用技巧等。今年以來,一線職工參與技術創新提升至90%以上,涌現出“鋼管料頭切斷定位工裝設計”“一種底閥試壓胎具”“一種帶式輸送機的車式拉緊裝置”“一種拉伸機鏈條牽引裝置”等一批“草根發明”,其中有2項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取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書。
“小創新”撬動“大效益”。如今,“五小”創新已成為該公司激發職工智慧、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載體,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力。(王文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