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北選煤分公司廣大青年員工將汗水揮灑于滾滾烏金之間,以實干創新擦亮奮斗底色。他們以挺身而出的擔當、精益求精的執著、賦能未來的銳氣,在關鍵場景、重要崗位與技術突破中主動作為,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蓬勃動力。
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先鋒紅”

“郭工,你帶人檢查電機驅動系統!”“李工,排查控制柜接線!”機器運轉的車間內,青年黨員張月鵬清晰下達指令。此時他的工服已浸滿油漬,臉頰掛著汗水。“找到了!”一聲簡短的呼喊,打破了搶修時的緊張氛圍。這樣的應急搶修場景,是80余名青年骨干長期堅守一線的日常工作狀態。目前,該公司已設立7個黨員責任區、14個黨員先鋒崗、3個黨員攻關小組,形成5個黨建融合品牌,匯編13個實效化案例。依托黨員先鋒力量,持續筑牢安全生產基礎,故障平均處理時間縮短17%。
關鍵崗位,精益求精的“工匠藍”

“打鐵還需自身硬。”青年化驗工程師郭晶晶一邊計算數據一邊說道。她在工作中始終保持嚴謹態度,是同事眼中的“認真人”。在她看來,“0.01”不僅是一個數據,更是工作中需要精準把控的細節。這種對數據的嚴謹態度,也影響著整個班組。25名采樣、制樣員為確保數據準確,常在實驗室反復進行灼燒、稱重、計算等操作,推動“采樣-檢測-反饋-優化”機制有效落地。通過對各類煤質指標實施全周期監控,以每日數據報告為依據,為煤炭品質提供精準參考。
關鍵技術,賦能未來的“智慧金”

青年的智慧,在破解生產難題中閃耀光芒。面對“變頻器信號傳輸堵塞”的頑疾,機電維修中心青年技術骨干劉強僅用一根不足千元的8芯控制線就實現故障率降低65%。以小創新解決老大難問題,正是人才沃土上結出的碩果之一。該公司以機電維修中心為核心,集成培訓室、創新工作室、工程師站的“1+3+N”育才平臺。通過輪崗交流、平臺孵化、項目驅動等多項機制,累計培養工程師18人、孵化核心骨干40人,80名自主作業骨干逐步替代外委維修,搭建起青年技術人才的成長階梯。(羅寧丹 郭艷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