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澄合礦區,有一抹身影始終堅定如磐。因常年與設備接觸,他的工裝肘部被蹭得發亮衣襟處機油暈染的痕跡層層疊疊;他的手掌比同齡人粗糙好幾倍虎口處布滿老繭,掌心的紋路里嵌著洗不掉的煤灰。這就是澄合礦業公司西卓煤礦副總工程師、機電隊隊長段長榮,而這些鮮明的“印記”則是他31年與設備“較勁”留下的勛章。

每次入井,段長榮總愛拍拍腰間的工具包,里面的扳手、螺絲刀跟著晃動出清脆的聲響,這是出發前的“號角”。31年的躬身耕耘,他將青春鐫刻成煤海深處的奮斗豐碑,用實干與創新詮釋新時代礦工的最美模樣。
每天清晨6點,段長榮的身影準時出現在機電硐室。他的工裝口袋里,除了一本磨出包漿的筆記本,還揣著三件“神器”——螺絲刀、電筆和萬用表。布滿老繭的手掌好像一個精密的儀器,往發熱的配電柜一貼,便能判斷設備的溫度是否異常;常年保持警覺的耳朵貼近運轉的壓風機,瞬間就能捕捉到0.3分貝的異常波動。工友們常常開玩笑說:“老段巡檢過的設備,連螺絲釘都不敢松動。”
夜晚的礦區一片漆黑,只有段長榮窗口的燈依然亮著。臺燈下,他正在俯身查看設備圖紙,鉛筆尖反復標注在“疑難故障”處,幾乎要將圖紙戳出一個窟窿;手機里2000多張設備零件照片占滿了相冊,“2023.5.12,設備異響”“2024.3.4,開關柜穩定異常”……每張照片都清晰標注著發現時間及故障問題,精準記錄每個巡檢瞬間。

每次巡查,他的腳步比秒表還規律:每臺設備前停留3分鐘,配電柜蹲身檢查時必摸三次溫度,連電纜線路走向都要用粉筆在巷壁畫三道確認線。“老段的‘三遍法’比儀器還準!”電工班班長老張說到。一次,瓦斯傳感器顯示異常,工作現場的職工一瞬間都慌了神。段長榮卻蹲在傳感器旁聞了聞,說:“是線路受潮,不是瓦斯泄漏。”拆開外殼后,發現原來是冷凝水導致的短路。這份“聞氣斷故障”的絕活,是他30余年扎根井下,用腳步丈量設備、用行動積攢出的經驗。
“勞動模范”“安全先進工作者”……諸多榮譽見證著段長榮的一路成長,但他始終保持初心,以謙遜務實的作風,影響著身邊每一個人。他用30余載的堅守,在煤海深處書寫著新時代勞動者的壯麗篇章,成為當之無愧的“最美礦工”。(徐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