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雁高飛頭雁領。王韓忠、溫磊、劉君義分別被蒲白建新煤化公司評為2023年度創新創效突出貢獻者、技術攻堅突出貢獻者、崗位建功突出貢獻者,每人獲2萬元重獎,讓他們瞬間成了該公司的“明星人物”。他們數年如一日,用汗水、心血、時間,淬煉出精益求精的專業。今天,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王韓忠:技術革新初心塑匠心
瓦斯抽采進尺和抽采量不僅是考量抽采工作執行力的核心指標,更是從源頭上消除瓦斯事故、保障礦井安全的重要一環。為此,抽放隊隊長王韓忠統籌運用“理念、管理、工程、裝備、技術”五大組合拳,全力打好瓦斯抽采治理主動仗。
從現有地埋管耗材入手,王韓忠結合采煤工作面上隅角抽采管路現狀,決定投用新型地埋管,僅一套地埋管就可節省焊管、花管、90度彎頭等配件312個,還可以重復利用至工作面推采結束,可節約資金81.19萬元。為延長礦井回風巷內瓦斯抽放管路連接螺栓壽命,他根據瓦斯抽放管路連接螺栓尺寸對其安裝相應的保護套,共計節省21萬元,實現了瓦斯從“治得快、治得好”到“治得省”轉變。
僅2023年,王韓忠共完成管路匯流器、插管回收架、插管拆除器、瓦斯抽采鉆場管理牌革新、放水器護欄等9項全員創新項目。他還探索出了“抽采隊崗位流程考核管理”模式,不僅有效規范職工工作標準、強化現場安全管理、提高施工工程質量,還保證了區隊出勤率。

溫磊:卓越管理攻堅鑄匠魂
采煤工作面“三機”的“一鍵啟停”、采煤機記憶截割、液壓支架自動跟機、刮板輸送機自動推移,各子系統默契配合、智能聯動,割落的“烏金”,正通過膠帶輸送機源源不斷運往主井……越來越多的智能化設備和數字化技術融入公司發展全領域、全過程。
溫磊先后牽頭公司Ⅱ類高級智能化煤礦驗收、采煤工作面生產班采煤機記憶割煤、支架自動跟機移架常態化調試;智能煤流負荷控制系統在采煤工作面的應用項目也收獲了中國設備管理協會技術類創新成果二等獎,完成了從“職場小白”到智能礦井系統“追光者”的蛻變。
礦井生產輔助系統地面遠程集中控制已不是新鮮事,但各崗位短時間內實現“無人值守、有人巡檢”卻成了一塊難啃的“硬骨頭”。溫磊作為該項目的負責人,毫不猶豫地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為了按時完成該項工作,他連續高強度工作,白天與團隊深入現場收集第一手資料,晚上討論項目實施方案,動態把握實施進度、測試系統功能。在系統調試的關鍵期,溫磊每晚加班至凌晨,在采煤工作面現場進行跟班,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進行消缺,地面同步進行理論培訓,確保生產過程各自子系統協同管理工作的順利推進,最終順利、圓滿完成項目的階段性目標。
“新的一年,我們將錨定智能化新目標,以實用、實效為前提,從‘達標’向‘創標’躍進,努力向‘少人則安、無人則安’奮進。”溫磊說。

劉君義:安全生產躬身育匠才
長年奮戰在煤海深處,把區隊看成自己的家,把工作面看成自己的責任田,用對家庭的愛書寫對工作的忠,他就是該公司綜采隊班長劉君義。
今年,井下4304綜采工作面推采至1300米附近,為向斜構造帶和頂板含水層富水異常區,面臨底板松軟、端頭頂板來壓大難題。為了弄清楚后溜子故障情況,劉君義脫掉衣服,帶動職工們一個一個加入到水煤清理中,用鐵鍬清理溜子上的水煤,對工作面帶有檢修窗口的刮板一個一個排查,匍匐著身子用手摸索著檢查窗口內卡堵情況,一天、兩天、三天……直至消除水煤泥對工作面運輸系統的影響。
“只要有他在,大家心里就有底,遇到再大的問題都不慌,他就是我們的‘定海神針’。”隊友們說道。工作中,劉君義總結提煉出安全、生產、技術上的心得經驗,及時在全隊應用推廣;下班后,針對工作中的難題,他查資料、做筆記,與技術人員共同交流探討。僅2023年,他以“攻克難、傳幫帶”為目標,組織班組成員開展各類技能培訓20余次,培訓100余人,與礦工兄弟們共同用勞動鑄就夢想,用技能開創未來。(張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