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陜煤韓城礦業公司象山礦井通風區瓦檢隊隊長,參加工作19年來,憑著“干一行、一行行、愛一行、一行精”鉆勁和韌勁,在瓦檢工作崗位上鏟除一個又一個通風隱患,為礦井安全生產保駕護航,多次榮獲韓城公司“技術能手”先進個人稱號。
瓦檢工作圓了“求職夢”
路在腳下,美好的生活就在明天。我自幼在單親家庭長大,為了照顧好年邁的姥姥和常年患病的母親,上學期間一邊學習一邊打零工,偏愛物理、化學的我在2005年學校畢業后,分配到韓城礦業公司象山礦井通風區,當了一名普通的瓦檢員,實現了自己的“求職夢”,用第一個月的工資給家里人添了“新衣裳”,也榮升了家里的“掌柜的”,擔負起了家里的日常生活開支。
近年來,礦上持續開展“五小創新”、修舊利廢、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一系列活動,不僅給各崗位職工技能提升提供了舞臺,激發了大家的潛力,也使我對自己這份工作增加了更大的興趣及挑戰。

我利用下班時間對回收的瓦斯、粉塵等各類傳感器,拆解、修復、組裝,使舊物品恢復原有性能,有效控制了材料浪費,為隊上節約了成本支出。此外,我發明的“集中式手動噴霧”,在井下系統巷道推廣應用,解決膠帶輸送機巷、主要進回風巷和采區回風巷等集中巷道的消塵工作量,降低了職工的勞動強度,降塵效果得到明顯提升。
干煤礦要做到換防不換責
2021年,由于礦井災害升級,我擔任象山礦井通風區瓦檢隊長后,一下子從“單兵作戰”變成需要帶領全隊職工“共同作戰”。面對新角色的挑戰,我主動學習班組管理、防突知識、防突細則,根據井下各工作面地質變化、局部巷道壓力的變化情況,對全隊人員整體業務素質、出勤情況、脾氣秉性進行摸底調研,以便每天合理、有效地調劑安排好井下所有區域瓦檢工作。
“不學習,就會被淘汰,要求別人懂得自己要先懂,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瓦檢員就是要把主陣地放在一線和現場。”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即便是作為瓦檢隊長,也是如此。有一天22時許,井下一個打鉆現場出現異常現象,瓦斯監測數據出現波動,我得知情況后,與技術員連夜下井觀察,親手繪制鉆孔位置,并盯在現場,緊盯打鉆、封孔、抽放等每一道工序,直到次日監測數據趨于正常,才離開現場。
從事瓦檢工作多年的我,足跡踏遍了井下的每個角落,哪條巷道壓力變化大、易出現瓦斯異常?我都了如指掌,以扎實的基本功和實戰經驗要求大家做到換防不換責,必須守好自己的“責任田”,用分秒必爭的勇氣精準判斷排除現場隱患。
當好瓦斯檢查“排雷兵”
在學習瓦斯、煤塵、頂板相關典型事故案例知識后,如何杜絕“習慣性”的失誤?每天班前會與大家研究、分析各類典型事故前的預兆,對地質構造、爆破方式、井巷布置圖、一通三防管理規定進行鉆研,不斷的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我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望聞問切”瓦檢安全工作法:“望”,就是通過肉眼發現工作區域內的瓦斯突出點;“聞”,通過鼻聞判斷巷道風流中是否有可疑氣體;“問”,是將每次監測數據與瓦斯監測手冊進行綜合對比,用數據來判斷有無瓦斯異常涌出現象;“切”,是以敏銳的觀察力查看封閉巷道是否存在特別干燥、溫度過高現象,通過細小的征兆來超前預判自燃的可能性。
由于井下巷道高低不同,風流小的地方容易積聚瓦斯,測上三五遍,留下明顯標記,做到規范、熟練、精準、快速讀數、實時匯報,是瓦檢員的日常工作,好比戰斗在煤礦最前沿的哨兵,瓦檢器是掃雷器,每天堅持對自己的瓦檢器的藥品、電路、氣路進行檢查、維護保養,只有在瓦檢員進行危險排除后,井下采掘工作才能正常進行。
崇尚工匠才會產生工匠,爭做工匠才能工匠輩出。今年,我自己不光想考取瓦斯檢查工技師證,還要帶領這些瓦檢精兵一起拿下這個目標。我要用自己的所學,扎根一線做最優秀的技術型礦工,為礦井瓦斯監測、安全生產貢獻青春力量。(張賀 衛云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