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屬于韓城礦區的職工愛情,沒有華麗的禮物,沒有甜蜜的表白,有的,是一份簡單的愛,是工作中的彼此信任,配合,支持,是生活中的無怨無悔跟隨,付出和陪伴。
礦區里的愛情禮物真誠質樸、低調深沉,他能送她的只有工作上的配合和一天天事業上的陪伴,是記錄數據時遞送過去的一支筆,是陡坡路滑時的輕輕攙扶,是從礦山公園里順手摘下來的野花,羞澀地別在她慢慢變白的發際邊上。
崗位作業中的最美“夫妻檔”
兩口子同在一個礦工作并不稀罕,同在一個礦又同在一個區隊卻著實少見。在下峪口礦,46歲的丁立軍和41歲的倪艷榮兩口子就是這“極少數”,緣分讓他倆從相知、相愛到相守,跟隨礦區發展的腳步,迄今已經走過了21年。

丁立軍是該礦機電區的外線電工班班長,負責礦區地面所有的架空高、低壓電纜線路的日常維護和檢修工作。愛人是機電區礦井水加壓站一名職工,負責井下、浴池、選煤廠用水流量監測、及水泵的安全運轉巡查工作。丁立軍的崗位工作性質基本都是爬桿高空作業。無論白天黑夜,只要礦區的電纜出現故障,他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搶修。愛人倪艷榮只要是休班時間,都會在現場跟班,為的就是多一句叮囑、多一次安全確認,確保安全作業。
“老丁每次有外線登高作業,我基本上都在現場跟班,仔細再檢查一下腳扣子、保險帶、安全帽、絕緣措施有沒有落實到位,遇到天黑我還能拿著手電筒為他照明,”倪艷榮靦腆的說。
今年大年初二的傍晚,正當一家四口享受團圓的美好時刻,丁立軍手機鈴聲響起,“礦區工人村附近的高壓電纜出現故障,礦區近400戶2000余人家庭用電受到影響”。丁立軍放下手中碗筷,與愛人立馬換上工作服,拎上“家伙事兒”趕到現場,經過八個小時的緊急搶修,家屬區的供電線路又恢復正常。此刻已是凌晨兩點,礦區已是一片寧靜,兩人在路燈的照亮下回家,結束了這尋常而又難忘的一天。
“丁師傅!這菜都買好了,又來接老婆下班了?”每當媳婦快下班,丁立軍那擦得锃亮的摩托車就會守候礦區門口,在與工友們熱情問候聲中,從街道穿過奔向溫暖港灣。
多年的工作節奏和長時間的內心默契,已經讓他們將相守與陪伴付諸于生活的點點滴滴。不加班的時候,夫妻倆一同上下班,洗衣做飯、收拾家務,每當丈夫或妻子在因為工作不能回家吃飯,另一人就將精心做好飯菜送到崗位上,因為工作條件限制, 有時候的班中餐是兩人圍著一個小板凳,有時因為戶外作業干脆找一塊石板做餐桌,飯菜美味夾著彼此間的逗樂,將勞動過后的疲憊瞬間化解。
20余年陪伴,有喜怒哀樂、有默契和諧,但更多的是兩個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支持,這份沉淀下來的夫妻感情從礦區中來,又無聲的融入礦區,共同為礦井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貢獻力量,感受別樣的人生意義。
熱情、精致、細心一直是工友們對他們的評價。和睦溫馨的家庭、陽光帥氣的兒子,茶余飯后的笑聲是他倆一手經營出的果實。現在,兩口子又在抖音上學習各種新鮮菜品,準備約上三五好友到家里做客,共同品嘗煙火氣里的幸福滋味兒。

滿心歡喜 未來可期
在桑樹坪礦,有一對95后夫妻,他們曾是大學同學,一起就讀于西安財經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后兩個人相繼來到桑樹坪礦,從同窗到同事,由校園到企業,夫妻倆相互幫扶,相互鼓勵,共同成長。
26歲的孫堃目前在該礦黨委工作部,從事新聞宣傳工作,因為是韓城本地人的緣故,使他對韓城礦業有了更多的解。來到礦上后才發現,隨著智能化的發展,礦區早已今非昔比,標準化職工公寓、無線網絡全覆蓋等,都在他預料之外,礦上也不斷為大學生解決工作和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難,在了解桑礦壯麗的發展歷程后,讓他對這里和未來充滿了希望。在他的動員下,99年的妻子拜夢婷也來到這里工作,融入到韓城礦業這個充滿愛的大家庭,工作之余,兩個人也會分享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和生活中的快樂。
“在我看來,只要兩個人能夠開開心心在一起就是一種幸福,希望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小日子也能隨著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腳步變得越來越好。”拜夢婷笑著說。
近年來,韓城礦業通過多種渠道,了解青年職工在成長成才道路上遇到的困擾,想職工之所想,急職工所急,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娛活動、開設興趣班等,不斷提升青年職工獲得感、幸福感。
“我們將立足崗位、扎根礦山, 傳承和發揚“三特”精神,奮力投入到智能礦井、智慧礦區建設的征程中,在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小兩口說道。
天涯海角有窮時,禹水遷山長相依。誰說這份黃河入海流與煤海鏖戰急的雙向奔赴不夠靚麗?誰說這份執著堅守在礦山里的情人節過得不夠浪漫?在韓城礦區,有一種質樸的愛,堅守的愛,暖了彼此,也暖了自己。(劉偉 李瓊酉 張焯鈞 高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