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他們的名字裝飾了一個偉大的節日,一個偉大的節日映照了平凡卻意義非凡的名字,名字寄托著美好祝愿,也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建軍”曾是一代人熱衷的名字,它代表著一段歷史和希望,更承載著獨特的軍旅情懷,在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筆者為大家尋找到了幾位黃陵礦業一號煤礦的“建軍”,聽聽“建軍”們講“建軍”的故事。

白建軍,即便沒有穿上軍裝,也始終把自己當成一個兵
“生于70年代,這個名字是很常見的。父親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我長大了也能去當兵,保家衛國,因此就取名為‘建軍’。”這個名字對一號煤礦礦長助理白建軍而言,寄托了長輩的期望。
名字就像給人貼了標簽,叫建軍,沒白叫,白建軍從小就喜歡玩具槍,沒錢買,父親就用木頭削,鐵絲擰,做成各種小手槍,玩得特別開心。他總愛聽關于軍隊的故事,愛看關于戰爭的影視和書籍,最常穿、最喜歡的就是母親親手縫制的四兜軍裝,帶上軍帽配上一顆紅五星。
“1984年,我報名參軍,但各方面的原因,最終沒當成兵,這也是我一大遺憾。即便沒有穿上軍裝,也始終把自己當成一個兵。”白建軍說道。
人民解放軍是“最可愛的人”,白建軍無緣入伍,卻在1991年來到一號煤礦,一轉眼近三十年。這么多年過去,他始終以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在擔任綜采一隊隊長期間,他帶“鐵軍”打下了中厚煤層智能化安裝調試26天的最短紀錄,創造了月產原煤31.08萬噸全礦最高紀錄。面對成本居高不下,他善管理、精計算,崗位噸煤定額下浮22%,為礦上增加利潤近百萬元。擔任礦長助理以后,負責分管井下重點礦建工程、井下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及工程質量管理工作,他將工作重心放在建立礦井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及打造井下安全生產環境上,通過踐行“實文化”夯實基礎、細化標準、強化監督,促進了礦井安全生產。

黃建軍,只要力所能及,我一定無私奉獻
“父母為我起‘建軍’這個名字,一方面是因為我的生日剛好在建軍節當天,一方面是希望我能夠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才。”說起自己名字的由來,不善言談的機電隊的黃建軍娓娓道來。
有趣的是,工作后的黃建軍同事中也有一位叫黃建軍的,是真真正正的建軍節當天出生,為了區分他倆,大家分別叫“大建軍”和“小建軍”來稱呼。由于他愛鉆研機電技術,對設備等配件猶如庖丁解牛般熟悉,遇到設備出故障,總是能手到“病除”,只要他出現,就可以讓設備乖乖“聽話”,都能恢復正常運行。
如今的黃建軍擔任機電隊生產副隊長,他擅長技術創新,他設計、制作了防爆面拉開裝置,能夠在規定時間內打開防爆門形成自然通風,杜絕井下出現無風現象。近年來,他的創新成果二等獎8次、三等獎11次、優秀獎16次,參與科技項目2項。在2對井下變電所進行改造中,他帶領檢修一班職工每天奮戰在井下變電所,用時兩個月完成了井下6座變電所的設備改造。改造后,原需配備36名崗位工精簡至9人,每年可節約人工成本200余萬元。
在談到一句話送給中國人民解放軍時,黃建軍說,“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如果國家需要我,只要力所能及,我一定無私奉獻!”

石建軍,用軍人的作風守衛安全
說到“建軍”這個名字,選煤廠檢修班長石建軍第一個想感謝父母給他起了這個名字。
“我出生在70年代,那個年代的人擁軍愛國的思想高度統一,所以我們同齡人中有不少男孩子叫‘建軍’‘建國’,我小姨家的兒子也叫‘建軍’。”石建軍說,他雖然不是建軍節出生的,但當年父親出于對人民軍隊的向往和尊重,還是給他起了這樣一個名字,這個帶有年代烙印的名字,讓他在懂事以后,對每一年的建軍節都有了一種特殊的感情。
1991年石建軍來到一號煤礦選煤廠,一干就是30年,他始終用軍人的作風守衛安全,他嚴把檢修質量關和煤質關,30年來選煤廠未發生一起因設備檢修原因造成的生產事故,動力煤發熱量始終保持在5500大卡以上,洗精煤發熱量在6500大卡以上,商品煤質量合格率達到97%;他帶頭與年輕員工結成師徒對子,手把手毫無保留地傳授維修經驗和技術絕活,在他的帶領下檢修班組個個都是維修好手,先后8人被提拔為班長、副班長,成為選煤廠的維修骨干。
石建軍有很多話想要對解放軍說,但最終,他只用了這一句:“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感謝你們的付出,祝福我們威武的中國人民解放軍94歲生日快樂。”
在一號煤礦還有13個人像他們一樣,有著共同的名字——“建軍”!他們以各種身份,在各個不同的崗位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著光和熱,他們忠誠企業、服從命令,他們不畏艱難、勇于進取。在建設國際一流智能化示范礦井的進程中,讓我們和所有“建軍”一起,勠力同心齊奮進,砥礪前行再揚帆!(倪小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