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為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10月28日,在重陽節來臨之際,黃陵礦業一號煤礦“紅馬甲”的志愿者們開啟了一場溫暖的“敲門行動”,他們穿梭在村落街巷,敲開空巢老人的家門,用噓寒問暖的關懷、幫辦代辦的貼心,將有溫度、有愛心的服務送到老年群體身邊,為老年群體送上節日的溫暖與關懷。

“阿姨您好!剛才檢查發現您家取暖電器不少,用電負荷有點大,建議您換個質量好的插排和開關,電動車充電的臨時插座一定要固定牢固,外出時千萬記得切斷電源……”10月28日,在魯寺南臺村周桂英老人家中,一號煤礦家屬協管員梁娜一句句貼心的問候與安全叮囑,像一股暖流涌上老人心頭,讓整個屋子都充滿了溫情。
在“敲門行動”中,針對冬季火災隱患較為突出的問題,“紅馬甲”們化身安全宣傳員,耐心地向村民講解消防安全小知識。對于獨居老人、空巢老人以及留守兒童等特殊困難群體,他們更是投入了更多精力重點走訪。志愿者們以“話家常”的輕松方式,引導居民落實“三清三關”,反復提醒大家注意用氣、用電、用火安全,將安全防線筑在老人身邊。
除了安全宣傳,政策解讀與需求收集也是“敲門行動”的重要環節。志愿者們圍坐在老人身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嘮家常”,面對面為居民講解惠民政策、列舉真實案例、解答疑問困惑。對于居民提出的問題和需求,能當場解決的絕不拖延,當場無法解答或解決的,便認真登記入冊、整理歸納,協調相關力量限期處理,真正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

10月28日晨霧輕籠,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隊伍已帶著牛奶、雞蛋、水果等慰問物資踏上行程,志愿者們前往倪秋全夫婦家中慰問。
“叔叔,重陽節快到了,我們來看您啦!”志愿者董國萍一聲熟悉的問候,讓倪秋全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倪秋全夫婦有著2個孩子,可孩子們常年在外地工作,由于工作繁忙,平時很少有時間回家陪伴老兩口。更讓人心疼的是,2020年倪秋全不幸遭遇了一場交通事故,導致左腿粉碎性骨折,盡管經過治療已基本恢復,但行動依然不便,日常生活多有不便。
“我的兒子和女兒都在外地打工,孩子們從小就懂事,長大了也孝順我。之前我也去和兒孫們住過一段時間,可年紀大了,口味和他們合不到一起,有時候想說說話,也總因為想法不一樣聊不到一塊兒,后來我就和老伴兒回來了。”談及如今的生活近況,倪秋全老人坦誠地說道,話語中難掩對兒女的思念,也帶著一絲對獨居生活的無奈。
在這個節奏飛快的時代,空巢老人往往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孤獨與寂寞時刻縈繞在他們身邊,難以排解。倪秋全雖然深深理解并全力支持兒女外出追求自己的夢想,但在他的內心深處,同樣渴望著陪伴,期盼著有人能時常關心他的身體狀況,傾聽他的心聲,與他分享生活中的點滴滋味,哪怕只是簡單的家常瑣事。
了解到倪秋全夫婦的生活困境后,一號煤礦的志愿者們便將這份牽掛放在了心上。為了更好地照顧老兩口的生活,志愿者們隔三岔五就上門探望,幫忙拆洗厚重的被褥,將老人的家收拾得干凈整潔,陪著他們聊聊家常,說說礦區里、村子里發生的新鮮事。這些看似平凡瑣碎的舉動,卻如同為老人打開了一扇連接外界的大門,讓他們不再被孤獨包裹,切實感受到了如同家一般的溫暖與熱鬧。
“孩子們經常來敲門,一來就問我和老伴兒有什么需要幫忙的,總不放心我們老兩口在家。來了之后就幫著拾掇這、拾掇那,忙前忙后不停歇。你們這一來啊,家里不僅熱鬧了,我們心里也跟著亮堂了!”倪秋全話語中充滿了對志愿者們的感激之情。
水長總有源,樹高總有根。立德行孝、敬老愛親,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處世的根本,更是企業發展的根基。近年來,一號煤礦一直秉承“關愛孤寡老人 義務奉獻愛心”的光榮傳統,常年堅持親情服務不斷線。
為了給老人提供更持久的關懷關愛,礦上專門安排專人,對礦區及周邊區域6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尤其是獨居高齡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并根據老人的實際情況,按照獨居型、失能型等不同類型,為每位老人建立了詳細的電子檔案,實現精準化管理與服務。定期組織志愿者入戶開展家居清潔、義務理發、心理疏導等服務,為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助托與上門探望“六助一探”服務,為老人解難事、辦實事,當好他們信得過、靠得住的知心人,噓寒問暖、時刻牽掛的體己人,關鍵時刻雪中送炭的貼心人,讓更多老人切實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懷與溫暖,也讓礦區的“夕陽紅”綻放出更加絢麗、精彩的光彩。(倪小紅 緱欣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