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冬天撲面而來
中午下班的路上,帶著濕意的雪迎面而來,大片大片的,不是規則的六角形結晶體,而是形態各異的不規則多邊形,伴隨著北風的吹拂,融化在往來的人群臉上,迫不及待地將冬天的訊息告知大家。雪,來了;冬天,也來了。
今年冬天,雪比往年都來得更晚,在這個陜西關中最北、陜北最南的煤城小鎮,是不太常見的事情。伴隨著冬季氣溫的連年升高,許久不曾有這么大的雪落在這片黑金土地上了。冬季的凜冽、陰沉、烏蒙都被一場雪所覆蓋,連氣溫都在雪的冷凝作用下有所回升。
午后的時光,上班的路上,那些熙熙攘攘的人群,欣喜地迎接著冬日的驚喜,小孩子也在父母的陪伴下,用稚嫩的小手觸碰雪、感知世界。我行走在路上,看見前面一搖一擺的“小企鵝”在媽媽的叮囑下,將碩大的傘扛在自己的肩頭上,遮住了大半個身子,從背后看去只剩下兩條瘋狂倒騰的小短腿在奮力踩向雪地,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旁邊又傳來小孩子咯咯的笑聲,伴隨著小狗高興的嗚咽,轉望去,一個包裹嚴實的小肉球牽著一只毛茸茸的小狗,坐在地上堆砌雪人。當我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上揚的嘴角和內心的欣喜,恍然明白原來雪景不單是因為雪動人,而是因為人的情感所動人。正是因為雪伴隨著人的情感投射,讓無情之物變成有情之物,雪才不只是雪,而是一場有溫度的雪景畫卷。
雪在中華民族的詩篇中伴隨著無數的情思,流傳千百年,凝結其中的情感依舊穿越時光與讀者共鳴。有時雪映照出的一幅送別圖,岑參在邊疆的蒼茫雪地里,寫下送別時的依依不舍“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有時雪映照出一幅賞梅圖,王旭庭院欣賞落雪后的梅花,寫出懷才不遇的憂郁“雪花全似梅花萼。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有時雪映照出一幅農家圖,戴復古擁爐而坐欣喜于來年的豐收,寫下對農事的預測“野客預知農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有時雪映照出一幅靜思圖,吳景奎在幽靜的夜里靜坐深思,寫下內心與自然的交感“天低野闊凍云同,脈脈綏綏向晚空”;有時雪映照出一幅歡聚圖,黃裳在雪夜與友人相聚甚歡,寫下內心的歡愉“瑞雪天時醉怨遲,笑君棋局雪中圍”。雪千百年來都飄落在這片大地上,落在一代又一代人頭上,時光的流逝湮滅了一代人一場雪,但關于雪的情感卻存在于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之中,凝聚成為民族情結。
2024年,在黃陵橋山深處,久違的雪勾起了我的思緒,開啟了一次穿越時光的情感共鳴,雪又多了一份情感存在我的記憶深處,它帶著整個冬天迎面而來。
(運銷集團 伍思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