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連獲陜煤集團勞動模范和韓城礦業公司勞動模范,去年我被評為陜西省“技術能手”。

2009年5月1日,我背著行囊只身一人來到韓城礦業下峪口礦,這個時間很巧也很美妙,冥冥之中提醒我,要不怕苦不怕累,干出點樣子來。
我當過掘進工、鉆探工,現在是通風區安全儀器監測監控崗位的一名班組長,安全監測監控設備的安裝、維護及調試,傳感器測點定義邏輯設置等都是我的日常工作。
剛當礦工,我只想多下井掙工資,每月入井25天以上,扛支護、打鉆孔搶著干。一線吃了10年苦讓我變得成熟穩重,也正是這種踏實肯干、吃苦耐勞的工作態度,讓我迎來了工作生涯的第一次角色轉變。

2019年因工作需要,我的崗位調整為安全儀器監測工。慶幸終于不用靠賣力氣掙工資,但面對新的儀器設備、技術領域和工作模式,我體會到知識匱乏帶來的痛苦和茫然。在去留的彷徨期,我遇到了師傅李洪枝。
師傅在安全儀器監測崗位干了近20年,是陜西省煤監局專家庫的一員,各類比賽大獎更是拿到手軟。
第一天崗位報到,師傅就叮囑我,安全監控系統在生產中地位尤其重要,是預防瓦斯超限和防范瓦斯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最重要的預警機制及調度管理決策信息通道。他帶我到井下告訴我,“只有在現場才能找出問題根源”。他不厭其煩教我接傳感器,講解接線工藝和注意事項。1個月我就準確掌握各種監控設備的安裝情況,對地面監控機房各項數據、參數、設置心中有數。
師傅夸我“踏實肯學、膽大心細”,他哪知道我的底氣是有他在身后。我大膽嘗試、主動上手安裝、調試傳感器,再把心得記錄成冊,拿給他指導糾錯。日復一日,不僅對電路元件“一摸準”,更是對設備參數和技術性能指標“一口清”,對查找排除故障“一手靈”,安全監控設備、傳感器成為我最熟悉的朋友。
礦井監控系統升級改造期間,我搜集技術資料,學習相關知識,利用休息時間在區隊維修室反復測試,最終確保監測監控系統改造順利完成,監控信號無阻礙傳輸。一時間我風光無兩,成為了既懂理論,又有經驗的行家里手。我用引以為傲的維修技術和故障判斷能力,破解了一次又一次的生產難題,回頭看看那些“戰利品”,覺得干工作也不過如此。
然而現實給了我當頭一棒。
有次井下監測分站出現故障,我應該全程跟蹤處理,本以為很簡單的故障排除,就沒有下井查看,歷經1個小時維修進度仍停滯不前。為了避免監測通訊長時間中斷造成生產事故,我只能硬著頭皮向師傅求助,他耐心指導我逐段查找故障來源,分析故障點無信號的原因,很快監測分站恢復正常,我也認識到自己的技術空白還有很多。
幾年之間,礦井智能化升級改造,2022年第一套智能通風系統安裝上線,為了確保智能通風系統穩定運行,我結合現場和圖紙,反復與廠家溝通學習,再帶著解決方案下井驗證,及時調整方案,短短1個月就完成了所有測風地點智能通風設備的安裝與調試。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2020年我第一次站上公司專業技術比賽現場,為了以最佳的狀態參賽,我不分晝夜學習理論,反復進行實操訓練,最終以第一名的成績嶄露頭角。從此人生一路“開掛”,3年間我數次參加省級、國家級行業大賽,比賽期間還要遠程操控處理煤礦監測監控系統出現的各類問題,不僅工作沒放下,還憑借過硬的技術連獲大獎。
每每載譽歸來,我都不忘師傅的教誨。他說,大賽只是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渠道,要保持勢頭不減,不驕不躁,越戰越勇。
一路披荊斬棘,云卷云舒,我從未停下前進的腳步。正如15年前5月1日剛到煤礦的那天,我篤定,實干成就自我,勞動收獲榮光。作為安全監控系統的一員,我會緊跟智能化發展趨勢,成為扎根礦山的一粒種子,為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曹明 吳亞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