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祖國西南邊陲的一塊寶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這里盛開著吉祥圣潔的格桑花,藏族同胞們經常用它來形容藏族女強人的形象。2016年7月,高寒缺氧的阿里地區格桑盛放,這里來了一位來自陜煤集團黃陵礦業公司漢族女強人——常昱,她以高度的敬業精神、過硬的業務水平以及女性特有的細膩溫情,架起了軒轅故里與雪域高原的橋梁,成為當地群眾心中一朵嬌艷的“陜北格桑花”。

大家認為的艱苦之地卻是我的夢想
2016年5月,常昱30歲,而就是在這“而立之年”,已經是黃陵礦業公司宣傳科科長的常昱被列入陜西省第八批援藏干部,即將到高寒缺氧、條件艱苦的阿里地區執行為期三年的援藏任務,這個消息瞬間在礦區炸開了鍋。“一個女孩子剛結婚還沒孩子,怎么就要去援藏呢”“苦寒之地,高原反應,那地方得多艱苦,干嘛要折騰”……質疑聲肆起,但只有她自己莞爾一笑,從容淡定。
“大家眼中的艱苦之地卻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當物質欲望遠遠超出人們對生活的基本需求時,夢想一定不能止步于此。人活著總是要有一點精神,要有一點境界的,要拼搏奮斗和有所奉獻的。”常昱邊收拾著行李,邊講述著自己的援藏初心,言語中流露出超越同齡人的情懷。
原來,早在大學畢業時,常昱就萌生了援藏的念頭,魂牽夢繞了6年之后,最終在2014年年底,她鼓起勇氣向組織遞交了援藏申請書,申請書里這樣寫道:“我真心期待踏上那片土地,在那個特殊的地方,在我這個特殊的年齡實實在在去做好多有意義的事情。”
而就是這封“不能再等”的申請書,讓她的夢想照進現實。2016年7月2日,常昱安頓好家人、交接好工作,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前往西藏的路程,開啟了人生另一段別樣而又神奇、艱苦而又光榮的際遇。

竭盡全力給予他人愛和幫助
“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人生最大的需要是被需要。”單親家庭環境下堅強成長的常昱,體會過失去的痛苦,更明白得來的不易。了解她的人會發現,援藏的選擇其實并非偶然,在礦區工作的7年時間里,竭盡全力給予他人愛和幫助,就是她一直以來的堅持。
一個黨員在本職工作中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就為其他同志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在黃陵礦區,常昱是一個“女神”和“女漢子”的共同存在。舞臺上,她是妝容精致、身著晚禮、溫婉知性的主持人;工作上,她是雷厲風行、精明干練、兢兢業業的宣傳人;生活中,她是樸實無華、平易近人、積極樂觀的小女人。她的一舉一動直接或間接,部分或全部的影響著身邊人的工作和生活激情。
2013年,常昱開始資助柞水縣貧困山區的兩名小學生,在得知這個消息后,先后有14名礦區志愿者加入到她這個沒有組織、純憑自愿的隊伍里,幫扶貧困學生也達到19名,他們在給孩子們物質幫助的同時,更多的是給孩子們帶去鼓勵和愛心,讓貧困山區的孩子感受黨的溫暖。即使去援藏,常昱依舊心系這群貧困學生,不僅叮囑另一位同事繼續負責幫扶事宜,而且利用僅有的休假期間堅持看望孩子們。
執著的她也把這份愛帶到西藏,帶給藏族孩子們,業余時間就到學校交流輔導,繼續著她的公益之路:“除了物質幫助,更多的是給他們鼓勵和傳播一種愛心。這件事,我會一直做下去,直到這些孩子們長大成人。”提起幫扶,常昱覺得她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

即使再堅強的女子也會落淚
2016年7月,71名援藏干部正式進藏,其中7人是女性,而常昱正是其中年齡最小的一名。
初到阿里,常昱總有“心事”縈繞心頭:“如何根扎基層、積極進取?”“怎樣不斷開創援藏工作新局面?”黨的十九大精神像金色的陽光,照亮她繼續前行的道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斗的激情猶如格桑花在她的心底里熱烈地綻放。
常昱將煤礦工人身上的善良、純樸、憨厚、勇敢和奉獻品質帶到了這個陌生而又期盼的地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援藏路上為阿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大局踐行著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承諾。最初在阿里對外貿易總公司的日子,她三個月內完成了個人全年銷售總額,精心籌備參加第三屆中國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下鄉入村和工人們一起收羊毛;考察調研為“雪融王產品”開拓內陸市場,常昱這個銷售“外行”創造了令人刮目的業績。今年4月,常昱又被借調噶爾縣宣傳部,輕車熟路得干起了“老本行”,經常下鄉走進農牧民群眾、寺廟僧尼、青少年學生等特殊群眾的身邊,有時候一天就吃一頓飯,時常連續坐車上千公里都是日常。
可再堅強能干的女子也有掉眼淚的時候,3月的西藏零下20幾度,在沒有任何取暖工具的辦公室里,常昱穿上了所有能穿的衣服蜷縮在一起,卻還是無法抵擋刺骨的寒冷,第一次落淚了。回想起那一段時光,她有些不好意思自嘲地說:“暈倒、肺水腫、感冒發燒我都沒哭,卻沒能敵過寒冷,哎,真是沒出息。”但轉過頭來,她又非常嚴肅的說:“高原病、惡劣的交通、極寒的環境都是人們的最大殺手,阿里的所有生命都非常脆弱,生的艱難,死的容易。”不得不接受的死亡現實和雪域高原特殊的使命意義讓她對死亡漸漸的只有敬畏,而不是懼怕。
三年援藏,一生阿里。面對“優秀援藏干部”,阿里地區“先進工作者”,噶爾縣“特殊貢獻獎”等多項殊榮,常昱在她的日志里寫到:選擇援藏,就選擇了責任,選擇了擔當,漫漫援藏路上,我愿做那戈壁灘上一株燦爛的格桑花,深愛著高原的陽光,歷經雪域的風寒,美麗而不嬌艷,柔弱但不失挺拔,為藏家兒女帶去吉祥與幸福……(李金玲 張瑞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