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看現如今的柏油路干凈整潔,綠油油的草木隨風飄蕩,幾乎每天下班后我都會與新入職的同事到這個‘后花園’走一走,鍛煉身體的同時還可以登高望遠、欣賞美景。而且你看咱身上這白襯衣,以前哪敢穿。現在穿兩天都不用著急洗,矸石山治理效果真是太好了!” 陜煤集團韓城礦業象山礦井職工高增峰在該礦改造過的矸石山散步時說道。

據該礦相關負責人介紹,這2萬多平方米的矸石山,昔日曾經是“逢雨黑水淌、遇風煤塵飛”,高高的煤堆時常冒著青煙,和城市的風景形成強烈的對比,很大程度上制約著礦井的發展。
高增峰說,2011年前剛參加工作時,租住在象山小區(距離礦區1.5公里),每天上下班總要路過這片矸石山。一到夏天,矸石山上飄蕩出嗆人的味道,原本兩點一線的工作模式讓他瞬間對這份工作沒了激情,心理漸漸地打起了退堂鼓。
直到2017年,該礦提出“產煤不見煤、原煤不落地”的目標,寧可少出煤,決不影響環境的治理矸石山的信心和決心。

從那時起,該礦按照“平面造地、立面造綠、梯次種植”的思路,有重點、分層次對矸石山進行治理,先后投資500余萬元,建成8個原煤倉,覆蓋黃土2.8萬平方米,種植面積1.9萬平方米,成活香根草146.74萬株,通過道路硬化,場地綠化,水溝改造,消塵設施完善等一系列工作,改善礦區環境。
經過2年的努力,矸石山的環境治理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由于矸石山的特殊性和綠化面積大,礦上缺少懂苗木花卉修剪、病蟲害防治、澆灌養護日常維護方面專業人員,日常維護工作又面臨新的問題。結合環保治理實際困難,礦上組織生活中心工作人員克服人員少、任務重的困難,分時間段、分片區對矸石山花草樹木進行修剪整理,根據矸石山的特殊性,采取梯田式整地方法,即外高內底,對矸石山的綠化實行環保管控;同時,礦上建立生活污水處理站,引進自動配撒澆灌裝置,利用凈化后的礦井水,適時開啟噴灑設施保證其正常所需的水分,花草樹木成活率超過了90%。

從2019年起,該礦又在植樹節前后持續開展“一名黨員一棵樹”“約會燦爛春天 擁抱綠色礦上”等主題活動,并定期組織黨員開展義務勞動,累計補種洋槐、白皮松、月季、柳樹等5000余棵,種植草坪3200平方米,以“人人動手、全員參與”的活動方式開展了一系列常態化的“綠化礦區、見縫插綠、因地植綠”的綠化美化亮化工作,改變了黑色煤礦的形象,使礦區煥發生機,呈現了一派“礦在林中、路在園中、人在綠中、居在景中”的新氣象。
如今,象山礦井矸石山治理初見成效,矸石山郁郁蔥蔥、鮮花盛開,成為職工休閑、娛樂、拍照的后花園,供礦上職工駐足休憩,職工歌友會、納涼晚會、拓展運動、籃球賽紛紛在礦區舉辦,不僅豐富了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也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大學生參與到建設安全高效花園式礦井的工作中,為礦井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衛云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