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站在韓城礦業公司桑樹坪煤礦矸石山綜合治理生態公園,曾經煙霧繚繞的矸石山變身綠波涌動的生態公園,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園區每年秋季成為大批越冬的候鳥周轉歇息的快樂驛站,天鵝、白鷺、灰鶴輪番飛來,一片祥和景象。

韓城礦業公司錨定 “雙碳”目標,統籌制定碳減排規劃和年度計劃,建立健全各礦井碳減排機構和制度,在矸石山治理、固廢利用方面持續發力,抓住重點、靶向攻堅,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答卷”。
壓實責任 鋪好生態底色
韓城礦業公司與二級單位簽訂年度環保目標責任狀,內容涵蓋綠色低碳發展、環境質量改善、污染防治攻堅等8個方面,加強對二級單位環保工作的考核、監督。實行每周檢查、月度考核、季度互檢,閉環管理。同時強化環?,F場管控,有效化解風險隱患。圍繞環境治理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邀請環保專家對二級單位進行生態環境問題會診,實施問題清單式管理,制定整改方案,動態銷號,推進生態環保責任落實,對標達標。開展了以“綠色環保、低碳減排、我們在行動”為主題的節能環保宣傳系列活動,引導職工增強環保意識。
綜合治理 矸山由黑變綠
韓城礦業公司利用國家財政補貼和企業自籌資金,實施桑樹坪煤礦矸石山地質環境恢復與綜合治理工程,先后完成雜亂矸石堆整平、推平、碾壓、覆土、綠化工程,移動矸石20萬立方米;注漿滅火治理面積達110余畝;修筑起1500余米長的排水溝;治理面積約5500平方米,蓄水池蓄水量達8000余立方米。生態治理所需水源全部采用處理后礦區生活污水,有效節約用水,實現礦區生活污水零排放,排矸場復墾雙治理。

負責該礦環保工作的白成介紹:以前這堆積如山的黑灰色矸石,隨著矸石山治理項目的實施,環境改變,利用原煤矸石山生態恢復的空地,相繼建成苜蓿園、蔬菜園、養殖園、果木園、林木區、生態魚塘、停車場七個板塊園區,“天池” “錦鯉池”“天鵝湖”不僅有蓄水功能,也成為職工休閑垂釣的好去處,生態園區瓜果飄香,苜蓿遍地,雞鴨滿園,紫槐柳樹隨風搖曳,原來的荒山變成了生態山水畫廊。

公司對象山礦井兩座矸石山進行推平、蓋土、綠化,使矸石山由黑變黃,由黃變綠。在韓城象山風景區俯瞰,昔日黑色的矸石山變身綠色公園,“香根草”郁郁蔥蔥,“洋甘菊”爭奇斗艷,洋槐、白皮松、月季等花草樹木成蔭,成為職工業余休閑娛樂的網紅打卡地。對黃河岸邊裸露矸石開展綜合治理,共覆土1350方,種植了白皮松、灌木等1200余株,播種菜籽、花籽8000平方米。公司下屬的生產礦井全部進入省級綠色礦山創建庫。
固廢利用 保護生態環境
煤矸石是煤炭開采過程中產生的主要固體廢棄物,韓城礦業公司通過科技創新,探索出了一條煤矸石固廢循環利用新路徑。公司旗下的新型建材分公司,以煤矸石為原料,經過配比、壓制、養護等工藝,生產環保磚,每年可生產標磚1億塊,利用煤矸石25萬噸。該公司總經理靳曉輝介紹:“今年通過對智能化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拓市場,打開了包頭、洛川、黃陵、西安的銷售市場,服務礦井、城建、廣場、園林等領域,綠色環保磚年銷售量突破1000萬塊,制磚過程無需燒制,從源頭上杜絕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產生,實現了低碳清潔生產。”

此外,韓城礦業與陜西建材科技集團合作實施煤矸石綠色無害化綜合處置示范工程,建設微晶玉石示范生產線,利用煤矸石生產性能優良的綠色建筑材料。
截至9月份,韓城礦業新增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82%以上。
韓城礦業通過推進煤矸石綜合治理利用和綠色礦山建設,實現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與重建的目標,開創了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新局面。(程仙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