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夏新雨后,漫步在山頂的林蔭道上,吹著山里的清風,觀賞魚潛鳥翔、孔雀開屏,或者去生態果蔬園里采摘鮮果,品嘗美味,感受大山里的寧靜與美好,這是礦區職工群眾新的休閑選擇。
沿著韓城礦業公司桑樹坪礦區的盤山路,只需十幾分鐘的車程,就來到了這個美得像一個世外桃源的地方。誰能想到,幾十年前這里還是一座不毛之地的煤矸石山。

20世紀70年代末期,桑樹坪礦建成,通過合法手續在礦區東北方向征用了一片荒山溝谷,用于排放采煤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煤矸石,日積月累形成了一座900萬立方米的大型煤矸石山。
據韓城礦業公司史料記載,1989年,煤矸石山發生自燃起火。從這一年開始,桑樹坪礦開始了一場煤矸石山殲滅戰。經過長達30多年的地質環境恢復與綜合治理工程,桀驁不馴的煤矸石山沉靜下來,煥發出勃勃生機。

桑樹坪礦礦長郭守坤表示,煤矸石山綜合治理是一項國家級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的重大工程,也是陜西省第一個煤礦矸石山地質災害環境治理與恢復項目。在數十年的治理和生態恢復過程中,礦上不遺余力,不打折扣,消除了煤矸石自燃、滑坡等災害隱患,造就了如今的綠水青山。
“我們先后利用2007年中央財政補貼1200萬元和企業自籌資金2000多萬元,經過先期攔擋、滅火、平整、覆土,后期復墾、綠化、景觀提升等一系列工程,徹底治理煤矸石山面積達140余畝,其中,復墾土地面積占地60余畝,并開辟了生態菜園、果園和畜禽養殖區,建成了垂釣景區、天鵝湖景區、露營景區等,形成了一個集種植、養殖和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綠色生態園區。”桑樹坪礦環保辦主任白成說。

白成補充道,我們在治理期間考慮到最大限度地削山造地,將海拔638米的煤矸石山削平并降高至600米,同時覆土平整,開墾土地。此外,為了解決澆地用水問題,我們利用經過凈化處理的礦井水水源,在山頂上建造了一個2400立方米的蓄水池,并鋪設了數十條灌溉管線,以確保區域內植物的健康生長。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充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近年來,桑樹坪礦在煤矸石山生態恢復后難以平整的邊坡地帶,種植了滯塵力強、抗二氧化硫及抗高溫的600多棵油松、白皮松、國槐等樹種,補種了當地適生的草種和花卉,豐富了景觀層次。
借一片荒山溝谷,還一座綠水青山。過去,這里到處是黑灰色的矸石,草木不生。經過治理,荒山得到了資源化利用,生態環境得到了全面提升,目前綠化面積達到了95%以上,到處是茂密的林木和平整的農田,成為綠色礦山建設的典型例子。這讓煤礦人深刻認識到了生態的價值,真正體會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陳鳳鳴 高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