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座具有40年開采史的老礦井,它是渭北“黑腰帶”上的煤企明珠,企業盈利能力、創新能力、發展能力、市場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日益增強;它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成功代表,短短幾年時間,在溝壑縱橫之間,打造了一座閃耀著科技光芒的安全、高效的綠色礦山,它已成功入選陜西省綠色礦山名錄庫,它是國家一級安全生產質量標準化礦井,它就是澄合礦業董礦分公司。
厚植綠色發展根脈
近年來,該公司組織全員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強“雙碳”政策的普及和相關知識的專業培訓,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植入生產建設的各個環節。

為了將綠色發展理念在員工心中“生根發芽”,該公司利用調度會、班前會、宣傳周、專題宣講等多種形式,把培育和深化綠色發展理念作為創建綠色礦山的重要內容,讓建設綠色環保、資源節約的綠色礦山意識深入人心,為礦山綠色發展營造持續穩定的人文環境。積極組織引導廣大職工參與開展集體植樹,黨員先鋒崗、青年突擊隊義務勞動、健步走等“綠色行動”,讓建設綠色環保、美麗人文的綠色礦山意識深入人心。
繪就礦山綠色顏值
走進該公司,翠綠的草坪、蜿蜒的幽徑,各種花草小樹盎然招展,構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部分重點區域,環境監測電子裝置實時監測顯示礦區濕度、溫度、噪音、PM2.5等信息數據。
近年來,該公司按照“邊開采、邊治理、邊恢復”原則,緊密結合氣候、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間格局,對治理區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對矸石山進行復墾處理,實現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與生產同步發展;先后在生產生活區周邊種植白皮松、紫葉李等景觀樹6萬余棵,治理面積約32畝,綠化總計完成6.22萬平方米,其中撒播草種綠化6.2萬平方米;拆除傳統鍋爐房,先進的空氣能供暖設備,修建封閉煤場,出入車輛及時清洗,定時、定線灑水降塵,實現了“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生態良好、人居和諧”的綠色礦山發展新格局。該公司于2022年成功入選陜西省綠色礦山名錄庫。
科技激發綠色動能
隨著“四化”進程的不斷深入,該公司在復雜地質條件下智能化工作面建設、快速掘進系統建設、防治水智能工程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先后建成了地面調度集控中心、智能供電、智能排水、智能煤流、智能裝車等生產輔助集中控制系統,探索完成了井下廢棄巷道矸石充填、“柔性網”應用、煤巷快速掘進等項目,建成了“一個核心+兩個中心+三個平臺+N個子系統”的智能化礦井建設格局,使綠色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在生產過程中,該公司智能采煤23508工作面的建成,綜合回采效率提高了30%,大幅度減少了日常生產作業人數;在工作面安裝方面,通過創新應用巷修機快速擴幫,履帶起動吊車快速安裝工作溜槽等工藝,綜采工作面安裝平均速度提升40%,在提高了作業安全系數的同時,也減少了錨桿、錨索等支護材料;在新裝備應用方面,為三采區23507運輸巷配備永磁電滾筒直接驅動皮帶機,簡化了傳動系統結構、減少了機械傳動損耗,在效率提高20%的同時,月度可節約電費1.8萬元,降低維護成本1.2萬元、人力成本2.5萬元。
“看到我們的礦山越來越漂亮,效益越來越好,生產工藝越來越先進,生產生活環境越來越優越,真的還有點舍不得退休了。”剛剛退休的運輸區職工付金生有些不舍地說道。(劉航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