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興則文明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近年來,澄合礦業公司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科技、人文并重,踐行國企社會責任,堅定不移走“節能降碳、綠色發展”之路,在節能減排、排污治理、環境美化、土地復墾、社區和諧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建成了四季有景、處處是景的美麗礦區,擘畫了生態文明建設新圖景。

生態修復 “綠色”責任扛在肩上
“讓我們隨手關燈、隨手關水龍頭、共享單車綠色出行……”國有企業是節能降碳的主體,今年7月10日至16日的全國節能宣傳周期間,澄合礦業公司緊緊圍繞“節能降碳、你我同行”主題,扎實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積極向廣大干部職工宣講綠色發展理念,著力推動節能減排工作扎實開展。
“綠色低碳”不僅是一個口號,更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該公司將貫徹落實“雙碳”目標貫穿于安全生產全過程各環節,著力做好礦井設計優化、產業升級,著力推進綠色低碳開采、污染源源頭控制和污染物總量控制,著力推動節能減排和科技創新雙促進雙發展,大力建設數智低碳澄合,為實現“雙碳”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為強化全員綠色發展意識,該公司廣泛開展節能降碳宣傳教育活動,常態化開展生態環保相關形勢政策教育宣講,通過發放宣傳單、懸掛宣傳條幅等方式,傳播節能低碳發展理念;錄制節能減排微視頻,開展“線上”培訓教育,強化理論知識學習;組織開展主題征文活動,積極宣傳國家節能環保政策、集團公司工作部署、最新節能環保技術等內容,大力倡導健康文明、綠色節能的生產生活方式。同時,抓住“世界環境日”“地球日”“環保節能宣傳月”等重要時機,采用活潑新穎、通俗易懂、職工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寓教于樂,開展了一系列綠色發展宣傳活動,形成從領導到職工、從崗位到家庭,人人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良好氛圍,構建人人參與的“大環保”工作格局。

科技賦能 “綠色”效益源源釋放
生態治理,道阻且長。多年來,該公司始終秉承“清潔生產、綠色發展”環保理念,持續推進節能降耗裝備升級,不斷優化生產工藝,筑牢環保根基,讓綠色效益源源不斷釋放。
大力實施清潔生產改造,促進廢物綜合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推進工業余壓余熱、廢氣廢液廢渣資源化利用,大幅降低煤炭洗選噸煤電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23年2月27日,礦區閑置土地、屋面及矸石場15MW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開工建設。百良公司引進的TDS智能干選及充填系統,每年可就地消化矸石量約13萬噸,增加主絞凈提升能力12萬噸,提高了智能化、集約化水平,使礦井真正走上了“出煤不見煤、產煤不用煤、矸石不升井、芳草綠油油”的綠色礦山建設可持續發展道路。
今年以來,合陽公司清潔生產通過渭南市生態環境局及專家組現場驗收,經審核被評定為國內清潔生產Ⅱ級水平。山陽煤礦公司碳化硅陶瓷膜在礦井水處理中的工藝技術開發及工程應用,經陜西省煤炭協會科研成果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西卓煤礦礦井余熱資源合理化利用項目,采用夏季降溫與冬季供暖一體化聯合設計,實現“產煤不燒煤、不冒一絲煙”冬夏兩季雙用功能,開啟全國煤炭行業礦井余熱綜合利用的先河,每年可減少標煤約120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1200噸,未來將實現每年碳減排經濟價值600余萬元,真正將礦井熱害變廢為寶,減少環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豐收”。

不負青山 “綠色”畫卷徐徐展開
“過去煤場走一圈,衣服、額頭、頭發里都會落一層灰,趕上下雨天都是泥濘。如今,即使穿著白色運動鞋,咱也敢在煤場內走了!”王村煤場職工張向東高興地說著礦區環境的變化。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容。近年來,該公司以綠色礦山創建為契機,乘風揚帆,按下節能環保“快進鍵”,提起綠色發展“加速度”。截至目前,先后建設國家級綠色礦山3個、省級綠色礦山1個,用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和諧共生的綠色“答卷”。
為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該公司還全面實施“治氣”工程,每個煤礦在工業廠區都建有筒倉、全封閉儲煤棚,在轉載點處布設干霧抑塵裝置,裝車點設置噴霧灑水裝置,運輸道路設置感應式噴霧設施;安裝了環境污染在線監測設備,對噪聲、大氣等指標進行自動實時監測和數據顯示上傳;煤炭從開采、運輸、儲存到發運全過程,實現了“產煤不見煤、原煤不落地、儲運全封閉”的閉環式煤炭綠色生產供應鏈條。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大綠色礦山建設力度,努力實現資源利用高效化、企業管理規范化、生產工藝環保化、礦山環境生態化總體目標。”該公司相關工作負責人表示。(趙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