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煤業(601225)
坐擁優質資源,手握先進產能。煤炭資源儲量豐富,90%以上的煤炭資源位于陜北、黃隴等優質煤產區,可采年限104.5年;產能先進,機械化水平高,5對礦井列入第一批國家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礦井,在建礦井均屬優質產能;黃陵礦業智能化無人開采技術樹立全國煤炭智能化開采的標桿,實現無人值守。新增產能2100萬噸/年于2018、2019年陸續投產,提高公司煤炭產量,增厚利潤。
去產能導致陜西周邊“三面”缺煤。陜西及周邊地區煤炭消費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公司目標市場逐漸向高利潤率的西北、華北、西南地區集中:陜西西北、東南、西南區域兩年去產能1.7億噸,基本沒有新增產能,周邊寧夏、川渝、兩湖、貴州等地煤炭緊缺。
煤化工產業發展導致區域或將長期缺煤。集團公司規劃了煤制烯烴二期(120萬噸/年)、30萬噸/年乙二醇、1500萬噸/年煤炭分質利用等煤化工項目,全部投產將增加2500萬噸煤炭需求;周邊隴東、榆林、寧東等煤化工基地在建或規劃煤化工項目投產將增加8000萬噸煤炭需求,對區域煤炭供需產生較大影響。
蒙華鐵路將省內鐵路與國鐵連通,提升公司區域定價權。陜北動力煤比內蒙動力煤運輸成本低30元/噸。省內鐵路通過蒙華鐵路與國家鐵路網互通互聯,形成陜北煤炭富集產區的鐵路大環線;終端市場煤價不變情況下,由公路運輸改為鐵路運輸,運費下降將約一半,預計公司煤價將接近神華煤價的水平,噸煤毛利提高約30元;同時,利用優勢鐵路資源,整合省內煤炭市場,提高煤炭采銷量,進一步提高煤炭定價話語權。將省內煤炭銷售至利潤空間更大的華中、西南等地區。
產融結合,轉型升級,積極布局新能源。堅持走“產業+資本”的產融結合之路,積極布局新能源優質資產,初步形成了“煤炭+輕資產”、“傳統能源+新能源”的產融互動體系。開展股權投資業務,所投資標的之一隆基股份(SH.601012)是全球光伏行業單晶產業鏈龍頭企業,目前持股數量已達5%以上。
盈利預測與估值:我們預測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別為1.13、1.31、1.43元,同比分別增長8.04%、15.67%、9.81%,對應PE分別為7.59、6.56、5.98。考慮到公司優質煤炭資源、先進產能、未來區域市場定價權、集團公司內部市場與外部市場需求持續釋放,省內鐵路通過蒙華鐵路與國鐵連通開啟北煤南運的新格局,公司噸煤利潤將明顯提高,煤炭產量和貿易煤量將顯著增長,量價提升增厚業績,首次覆蓋給予公司“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1)去產能不及預期、新能源發展較快、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煤炭需求;2)在建煤礦項目進度低于預期,影響公司未來幾年煤炭產銷量,導致營業額和利潤不及預期;3)蒙華鐵路建設進度不及預期,將影響未來公司銷售價格和煤炭貿易業務量,對公司未來營業額和利潤提升有較大影響;4)周邊煤化工項目建設不及預期,新增煤炭消費需求低于預期,影響煤炭銷售價格和量;5)神渭管道調試運行進度不及預期,影響盈利。


